4月8—10日,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以下簡稱城市化委員會)赴廣東省湛江市就湛江建設“腳印城市”展開調研,并舉行“湛江建設‘腳印城市’的人文情懷座談會”。城市化委員會主任金德鈞表示,湛江建設“腳印城市”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創新理念,希望湛江保持好組團式城市布局的優勢,從城市規劃設計和管理入手,把產業布局與交通、人口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助力打造“腳印城市”。
金德鈞一行先后到開發區中央商務區、赤坎金沙灣廣場、城市規劃館、赤坎“三民路”歷史文化街區實地考察,詳細了解各街區的規劃布局和建設情況;參觀了廣州灣商會會址、廣州灣歷史民俗館等,了解湛江市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和對老舊建筑物的保護。
調研組還對霞山法式風情街、特呈旅游碼頭和湛江海灣大橋、奧體中心實地考察,了解湛江市在保護和修復歷史建筑與傳統街道風貌,打造特色街區和湛江港灣的情況。
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原主任李鳳玲等專家認為,湛江市首次提出倡導低碳出行的“腳印城市”發展理念提法好、接地氣、聚焦于民;通過一系列舉措,讓空間于民、給方便于民,充分體現出城市管理者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是大智慧的集中體現,應給予更多關注支持。
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中丙對城市化委員會的專家學者的意見與建議表示感謝。他說,建設“腳印城市”是順應新型城鎮化的客觀要求,是打造生態海灣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產業與城市雙轉型的現實需要。建設“腳印城市”的根本目的是還路于民,宗旨是以人為本、為民服務,基本原則是行人優先、公交優先。他介紹說,湛江市經過半年的努力,已制定出臺《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實施方案》,通過規范化標準設計,科學合理分配路權、建設生活化街道,打造緊湊型街區,構建連續綠道,完善慢行系統,加快打造公交都市,建設“腳印城市”。
在座談會上,城市化委員會與廣東省湛江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將加強合作,共建“腳印城市”,努力把湛江打造成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李鳳玲,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中丙,副市長梁志鵬、羅錫平等見證簽約。
在簽約儀式上,李鳳玲表示,將利用城市化委員會的優勢,把政府經驗和專家智慧結合起來,提升“腳印城市”實施方案,加大宣傳支持力度,使“腳印城市”建設不僅留下物質文明“腳印”,還留下精神文明“腳印”,使城市在發展中實現傳承提升。
王中丙表示,湛江市將與城市化委員會展開務實合作,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推動“腳印城市”建設取得更大進展。一是按照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建設“腳印城市”理念為指導,全面做好城市規劃建設與審批工作;二是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打造示范街區、示范點、示范工程,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三是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在全市大力推廣;四是大力宣傳,形成社會共識。相信在各方支持下,湛江新型城鎮化道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據了解,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是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將以“公交優先”、“行人優先”、“活力街區”為重點,以建設智能高效的快速公交為主導,以行人優先的慢行系統(城市綠道)為切入點,到2020年,公共交通、自行車(電動車)及步行慢行系統為主的低碳出行分擔率達到60%,實現公交城市、腳印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標。
李鳳玲:“腳印城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城市核心價值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我到湛江時間不長,但是很關注湛江,今天看了一些材料、聽了幾位領導的介紹,感觸良多。
首先,我想為湛江建設“腳印城市”叫好,“腳印城市”既不洋也不俗,它很實在,容易顧名思義進入老百姓心中。第二,我覺得“腳印城市”的建設行之有據。政府在從事這件事情前,研究標準、制定規劃,甚至在微循環系統中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第三,在所有過程中能看到一個共同點,就是聚焦于民,讓空間于百姓、行方便于百姓,這是整個想法的聚焦點。就政府工作來講,要實現社會公正、公平,這是大前提。要想使百姓生活舒心、工作便捷、辦事有效率、活得有尊嚴,這是不可缺的東西。我們過去經常講“以人為本”,但實際上好多方面偏離了這個“本”。而湛江建設“腳印城市”,從眼下看到的成效和對發展前景的預期來看,我覺得恰恰體現了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核心價值。
另外,我認為“腳印城市”的建設也是接地氣的,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必然。為什么說接地氣?這跟中國特定的現實有關。我們的人口太多了,以歐洲幾十萬人口就是一個城市的標準,湛江就是一個特大型城市了。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富裕了,大家可以買車,但是我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人人有車、家家有車;即便家家有車,也不能都開車上路,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如果不從這個現實出發,城市建設就不接地氣。所以,我覺得“腳印城市”的建設和規劃,是一個接地氣的城市發展的必然。
政府在城市管理建設上,面臨著多方面的矛盾:有很多問題是需要長遠考慮的,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處理眼前的急難險重,分散精力;在爭錢、爭地、爭空間、爭時間等問題上,我們經常面臨兩難甚至多難的局面——這是現在政府工作的現狀。同時,政府的工作確實存在很多不足。以北京為例,當年為了發展經濟,為了刺激汽車消費市場,鼓勵老百姓買車,買車還有補貼;形成交通擁堵后,不僅限行、限號,還得搖號。
做政府工作要著眼于系統工程,兼顧方方面面。我們今天所有的支出和投資都著眼于未來、關注長遠發展,這是對的,是必須堅持的。我覺得湛江市政府也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才提出了建設“腳印城市”,這是值得稱贊的。作為城市化委員會的一員,我認為委員會與湛江市政府簽訂這樣一個合作協議是一件大好事。
對于“腳印城市”的理解,我認為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上,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腳印”實際上反映了城市發展的脈絡,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城市留下的腳印不多。我們有很多歷史百年甚至更久遠的城市,但是這些古老的城市中,百年、久遠的建筑不多,所以,“腳印城市”建設要著眼于為后代留下物質文明的“腳印”和精神文明的“腳印”,這叫傳承。一個城市只有不斷地發展、傳承,才能不斷提升。無論物質傳承還是精神傳承,都是如此。
我很贊成“腳印城市”的提法,也代表城市化委員會表個態:我們會以極大的精力關注這件事、以極大的熱情宣傳和支持這件事,并利用委員會的資源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我希望這個“腳印”能夠扎扎實實地走下去,它不僅僅是湛江的“腳印”,更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的“腳印”!
王中丙:打造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樣板城市
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今年1月12日,我率隊赴京拜會城市化委員會,與金德鈞主任就湛江城鎮化以及雙方戰略合作等方面交換了意見。經過共同努力,今天我們在這里成功召開合作共建“腳印城市”工作座談會,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攜手把湛江打造成為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樣板城市??梢哉f,這次座談會既是一次交流談心、分享經驗的會議,更是一次增進友誼、拓展合作的會議。圍繞建設“腳印城市”,剛才市公交公司等單位和部門介紹了有關情況,各位專家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李鳳玲副主任作了很好的講話,我完全贊同。結合大家的發言,現在,我談談個人的一些工作思考和心得體會。
一、還路于民:建設“腳印城市”的根本目的
簡單來講,“腳印城市”是適合公交出行、單車騎行和休閑步行的低碳出行城市,是湛江結合城市發展規律和實際,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推動城市轉型的實踐與探索。建設“腳印城市”的理念宗旨是以人為本、為民服務,基本原則是行人優先、公交優先,總體目標是引導廣大市民近途步行、短途騎行、中途公交出行、遠途拼車出行,逐步提高以公共交通、自行車(電動車)及步行慢行系統為主的低碳出行分擔率,力爭2020年低碳出行分擔率達到60%。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一)建設“腳印城市”是順應新型城鎮化的客觀要求。(二)建設“腳印城市”是打造生態海灣城市的必由之路。(三)建設“腳印城市”是推動產業與城市雙轉型的現實需要。
二、八大行動:建設“腳印城市”城市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市已制定出臺《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實施方案》,通過規范化標準設計,科學合理分配路權,建設生活化街道,打造緊湊型街區,構建連續綠道,完善慢行系統,加快實現“公交都市”、“腳印城市”、“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近期重點實施“八大行動”,即:(一)開展課題研究及技術標準的修訂。
?。ǘ┚幹乒步煌ㄅc慢行系統專項規劃。(三)推行“公交優先”,建設公交都市。(四)完善街道功能,營造宜人慢行空間。(五)建立優化城市微循環系統。(六)打造活力示范街區。(七)整治開放城市臨街退縮空間。(八)強化社區開放通達,讓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通過步行基本能夠實現,讓建設“腳印城市”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接下來,圍繞《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實施方案》,我市將與城市化委員會務實合作,推動“腳印城市”建設取得更大的進展。一是以建設“腳印城市”的理念為指導,按照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城市規劃建設。二是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打造一系列示范街區、示范點、示范工程,以點帶面,推動相關工作開展。三是總結試點經驗,在全市大力推廣。四是大力宣導,形成社會共識。我們相信,通過建設“腳印城市”,城市將變得更人性、更宜居,人們生活得將更幸福!
我們相信,在城市化委員會的支持下,特別是在各位專家學者的支持下,湛江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一定越走越寬、越走越好,成為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樣板城市!
毛其智:“腳印城市”有利于宜居環境建設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海灣城市湛江,了解情況不多。但短短幾個小時的接觸,沿椹川大道、人民大道和海濱大道的景觀瀏覽,從霞山區到赤坎區來回走了一下,走馬觀花地感覺到,如果給中國650多個城市排排隊,湛江這個既古老又煥發勃勃生機的城市,應該排在中上水平。雖然相比廣東其它地區,湛江和粵西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這里的宜居和休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值得贊許。在追求較高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締造美好人居環境與和諧社會應成為我們更高的目標。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的城市創造了很多頂“帽子”,如“綠色”、“低碳”、“可持續”,以及“衛生”、“園林”、“公交”等,“腳印城市”是湛江的王市長首次提出的,讓人眼前一亮。從學術角度看,“腳印”(footprint)可追溯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威廉·瑞斯教授在1992年提出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現在湛江市提出建設以“以人為本”、公交優先、行人優先、活力街區等為重點的“腳印城市”,從廣義的人居科學角度理解,這個概念對市民來說是“宜居”,對老年人來說是“宜養”,對交通來說是“宜行”?!澳_印城市”有利于湛江市美好人居環境的建設。
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交通進步是充分發揮地區效益、提高運行效率的關鍵點之一。歷史上,城市的交通和運行速度是由慢到快逐漸發展起來的,但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不能總是那么無止境地快下去了。在城市中,人的移動速度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區間,應該在追求速度的同時,追求便捷和舒適。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城市,GDP不一定排在最前面,但是它們宜居休閑,環境美好。應該怎樣建設湛江,使它既是年輕人的戰場,又是一個宜居、宜業、宜行、宜養的人居環境?我希望,湛江新一輪的工業發展不會影響城市原本的“青山綠水”,希望“腳印城市”能夠在湛江的綠水青山中越建越美。
剛才規劃局領導關于“活力社區”的介紹很好,這可能是新一輪生態建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好在哪里?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創業大爆發、創新大繁榮、新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個時代要“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如果抓不到機遇的話,就會錯失機會,而創新大爆發、創新大繁榮和經濟大發展的根基所在就是“活力社區”。“活力社區”的要求是“速度平衡、產出一體,全民參與,宜居宜業”。
另外,我們現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矛盾是,各個部門都在編制自己的規劃。這些規劃怎樣協調互補,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掣肘,是對我們智慧的考驗,也是對“腳印城市”建設的考驗。
范軍:“腳印城市”讓湛江在新一輪城市發展中奪得發球權
深圳市公眾力商務咨詢公司董事長、深圳市馬洪基金會理事長助理、智庫百人會副總召集團
對于“腳印城市”,首先我覺得很有創意,比較符合湛江實際,也非常符合未來低碳生活的發展方向。針對湛江“腳印城市”的下一步發展,我有五點建議。
第一,“腳印城市”要對接低碳發展。湛江要響應國家低碳戰略或者說應對氣侯變化的大背景,全面開展碳資產盤查和碳足跡的測算,結合“腳印城市”規劃提出一些在碳排放、碳金融、碳市場等方面的指標,尋找契機對接國內國際碳交易市場。目前湛江是一個碳排放比較低的城市,可以跟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合作,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獲得碳交易權利和城市聲望,在低碳城市發展上有所作為。
第二,“腳印城市”帶來新型產業發展機遇。湛江引入平等路權之后,會帶來一個很大的自行車和電動車消費市場。在產業發展方面,建議湛江重點規劃引入自行車(電動車)產業園,通過發展相關產業,在整車、零部件和新材料應用方面有所作為,把湛江作為未來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的一個重要生產基地、研發基地、北部灣出口基地等,以“腳印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來促進消費,以消費來促進產業。
第三,優化騎行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湛江可以借鑒歐洲一些城市的做法,結合綠道建設獨特的自行車高速公路體系,把城鎮和城區之間聯動起來,它的時速很快,可以達到每小時40—50公里,現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在做。未來,湛江整個區縣之間可以構建起這樣的自行車高速公路,并且湛江可以自己生產各種形狀、有特色、有個性的自行車。在構建自行車高速公路的同時,可以在不同路段種植一些四季開花的植物,每個月都有花開,提升騎行的樂趣;開發類似環湛江騎行的項目,將其作為旅游開發或者城市體驗的項目。
第四,舉辦環湛江國際自行車大賽。湛江跟法國有一個淵源,曾經是法租界,建議考慮把環法自行車賽引入湛江。環法自行車賽是23天,3500公里,每個城市都要跑到。我們可以搞一個環湛江國際自行車賽,將它打造成一個國際性的年度賽事,提升湛江在“腳印城市”方面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國際大型賽事的組織,把湛江的旅游、美食、海洋海島進一步開發,這將是一種很好的城市推介和產業促進方式。
第五,“腳印城市”需要全社會參與。目前感覺還是政府單方面地去主導、去推動,建議湛江結合“腳印城市”的發展計劃,將城市建設和社會建設探索、社區服務中心公益慈善拓展等方面進行有機銜接,利用這個契機把社會的力量動員起來,打造社會治理的多元主體參與共治模式。在“腳印城市”建設中,引進社會參與、第三方監督和社會評議制度,讓“腳印城市”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很真實的民生實事,未來還可能是一個大生意。
有人說湛江錯過了很多發展機會,其實湛江是在等待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通過“腳印城市”的概念,未來在珠三角地區,湛江可能是一個領先的角色,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湛江找到了新的發球權,我們要祝福湛江,你們的市長很有眼光,會吸引更多熱愛生活、喜歡創新的人們前來湛江居住、生活。
馮華:“腳印城市”創新城市發展理念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學服務經濟與新興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很高興來到湛江,與大家一起座談全國第一個“腳印城市”的建設規劃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觀點:
第一,要創新發展生態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各地都在思考和啟動“十三五”規劃之際,湛江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建設“腳印城市”,引領新一輪創新發展和改革探索的城市。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經濟工作的大邏輯。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要求四化同步,新一輪城市建設要求“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我建議王市長率先以“腳印城市”、“海邊城市”、“循環城市”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在新常態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種突破、一種嘗試、一種探索,有可能探索出可復制的經驗,甚至可能引起未來城市形態的革命性變化——以產業化、生態化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
第二,要以交通建設規劃引領新一輪城市發展轉型。交通形態和城市形態是耦合發展的,有什么樣的城市就有什么樣的交通,有什么樣的交通系統就有什么樣的城市。過去的交通是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現在是通過交通引領新一輪的城市規劃、城市發展、城市形態。湛江率先提出打造以公交出行優先、單車騎行和休閑步行為特色的腳印城市,這樣的工作思路完全符合新一輪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規律。十八大以后,交通部加快推進四個交通建設,即“綜合交通、智能交通、綠色交通、安全交通”,各地都在加快建設生態城市、智慧城市,我認為湛江在交通建設和城市發展上找到了契合點,TOD模式的核心就是用交通引領城市發展。城市的發展要有前瞻性,前瞻性的體現是符合規律、找到感覺,我覺得王市長提出的三個城市建設找到了感覺。
第三,建設“腳印城市”、“海綿城市”、“循環城市”需要把握和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制度重于技術和設施;二是體系重于平臺;三是需求重于供給;四是市場重于政府。一是城市管理的制度比技術和基礎設施更重要,有什么制度,就有什么行為,因此要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城市發展是系統工程,單一平臺難以發揮作用,要求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相互協同。三是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湛江市區有20萬臺電動車,不能簡單粗暴地消滅掉,而要通過“創新供給”來“激活需求”,要因地制宜、多種方式并行給予合理疏導。湛江給電動車平等路權,這是立體化綜合交通的表現,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特大城市在這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所以湛江非常超前,在其他地方沒有辦成的,湛江完全有能力辦成。湛江不需要抄襲任何一種模式,而應該以此為根基創造湛江模式。四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說市場重于政府,并不是說政府不重要。作為城市管理者,政府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應該由市場決定的事完全交給市場。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市場、引導供求平衡,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城市建設,這要求政府有更高明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藝術。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是建設好“腳印城市”、“海濱城市”、“循環城市”的關鍵點。
韓西麗:“腳印城市”建設將讓老百姓長久受益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博士、副教授
我是第一次來湛江,走在從機場到新區的路上,感覺城區比較新,沒有太多特點。直到剛才途經老城區,才知道原來湛江這么美,有這么好的基礎。我想說,湛江“腳印城市”的建設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無論它是不是中國第一個這么做的城市,這件事都是可以讓湛江老百姓永久受益的。
首先看老城區。其實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的建設,不只在新城區,在老城區也是非常關鍵的。湛江有那么好的老城區,功能混合的程度是新城區沒法做到的,這種活力是我們很難去營造的。并且老城區歷史悠久,人們對老城區情感深厚,我們要保護它,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要優化出行方式。所以我覺得應該改變思維,通過加寬老城區自行車道和步行道,將這一塊的建設補上來。新城區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都是混凝土做的,在老城區不一定必須用這種材料,主要做法可以是壓縮汽車行使的區域,在原來空間不變的情況下,讓人行道的空間更大。
再看新城區。我們仔細想一下,歐洲、美國的城市,在機動車道旁改造、建設自行車道是一件被動的事,因為沒有條件。我們是可以創造這樣的條件的。為什么要開始建設獨立的步行道,不再和機動車道混在一起?因為我們應該很驕傲、很舒服地騎自行車、坐公交車,如果聽著噪音、吸著尾氣,人們還覺得舒服嗎?現在湛江新城區開發了一些新樓盤,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創造一些獨立的、專屬的自行車道。新城區開發的新樓盤以居住區、商業區居多,這些區要設計成開放式的,不要有太多圍墻。這就需要在小區規劃的時候,讓街區成為可滲透的、自行車和步行者都能自由通行的地方,騎車的時候可以聞到花香、聽到鳥叫。
剛才市長說他騎了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很美好也很累,這是事實。如果騎行或步行超過20分鐘,人們就會感到累;如果坐公交車超過30或40分鐘也會很累——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個標準。從新城區到老城區,南北20多公里、兩個小時的距離,如果騎車,時間太長,步行就更遠了。我覺得可以考慮發展電動自行車,完善新老城區之間的銜接,也可以修建獨立的快速行車道,就是自行車高速路。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步行的人也在新劃出的自行車道上面走。深圳在人行道上花了很多錢建自行車道,有的劃線、有的改變鋪地顏色。但我們對此研究后發現,在人行道上通過劃線或者改變鋪地色彩的方式開辟的自行車道,其服務并不高效。究竟是在其他區域快速復制這種方式還是考慮另外的方式?湛江還要進行一些觀察和思考。
剛才提到在公交車站設置預報,我覺得非常好?,F在坐公交車很不方便的地方在于,我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來。如果湛江能在公交車站設置預報,讓乘客知道公交車幾點來就太好了?;蛟S現在會有幾分鐘誤差,但要朝著這個目標逐步實現準時。公交車站的設置也一樣,可以在設計方面做一些強化?,F在的車站在視覺上以牌子為主,實際上它可以變成一個場所,一個在細節上吸引人使用的場所。
黃志剛:“公交都市”是建設“腳印城市”的應有之義
湛江市公交公司董事長
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以人為本、公交優先、行人優先”的“腳印城市”以來,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以公共自行車、公交車等低碳出行方式為核心理念的“腳印城市”,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歡迎。
長期以來,我市公交線網布局不合理,站點覆蓋盲區多,公交站場建設滯后,公交設施用地不足,造成了我市公交出行比重低的情況,嚴重制約了公共交通發展。去年以來,我市提出打造“公交都市”,建設以智能高效的快速公交為主導的“腳印城市”。經過半年的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打造“公交都市”是我市建設“腳印城市”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
一是我市將繼續推廣新能源公交車的應用,第一批采購的346輛新能源公交車將于今年7月投入營運,預計每天減少排放達5097.04公斤,同比減幅36.84%。二是年內計劃開通15條公交線路(其中南北向公交線路3條、東西向線路7條、環區線路3條、大站快線2條),使我市公交線路增加27%。三是今后我市每年將新開通5—10條公交線路,力求公交線網覆蓋率不斷提高,讓市民出行更快捷方便,助力“腳印城市”的打造。 近期的工作側重點在提高公交的可達性,改善換乘系統,切實解決好“最后1公里”問題,實現公共交通安全、便捷。
同時,我市將不斷提升公交服務,公交GPS調度系統將于本月進行試運行,通過GPS智能系統,可以直觀知道車輛位置及道路情況,有效進行車輛調度,提高公交車輛發車頻率和準點率,增加車輛班次、縮短班時班隔。
為完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方便市民低碳出行,我市正加快建設公共自行車二期工程,將新增200個網點、5000套自行車設備,重點加密租賃網點,并銜接公交站和大型商住區;積極探索公交智能電子站牌的創新應用,力爭把它建成信息量大且服務功能齊全的多媒體信息平臺;爭取下半年實現公交IC卡在公交智能電子站牌的充值功能,5月底前可完成手機APP系統建設,屆時市民可“隨時、隨地、隨身”掌握公交訊息。
今年元旦,我市第一批公共自行車系統272個網點、5000套公共自行車正式啟動營運,且所有網點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深受市民歡迎,市民的辦卡率和使用頻率日趨增加。截至4月6日,市民辦理公共自行車租賃卡35992張,總租車次數達138.58萬人次,平均每天租用人次達到1.75萬。
李枝堅:用規范引導“腳印城市”建設
湛江市城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
建設“腳印城市”,不僅僅要合理分配路權,打造暢順的公交系統,還需在城市規劃建設的方方面面下工夫。目前,我市已對現有的不適應“腳印城市”的理念規劃進行修改,無論舊區改造還是新區發展,都要貫穿“腳印城市”理念。
2015年1月9日,市政府頒布《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實施方案》,提出八大行動計劃,為建設“行人優先、公交優先”的城市公交系統,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構建“腳印城市”整體框架和方案。一是編制了《湛江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明確以“腳印城市”為核心的城市交通發展方向。二是建設以軌道及公共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體系,形成系統完整、高效銜接、多元換乘、便捷可達的公共交通系統。三是編制《湛江市軌道交通專項規劃》,建立大運量快速公交系統。四是編制《湛江市中心城區TOD專項規劃》,提高公交系統的吸引力,促進城市與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城市街道,我市將開展完整街道概念設計改造工程,優化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路權;營造連續、活力的街道界面和宜人慢行空間。同時,我局開展的《湛江市城市慢行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將對城市慢行空間進行網絡化整合,編制公共自行車(電動車)線網規劃,保留和擴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車道(電動車道)和步行道,結合投入使用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構建慢行綠色交通出行體系;加強生態廊道、城市綠道與慢行步道系統的結合,完善城市綠道網絡體系,實現城市綠道、社區綠道與區域綠道的銜接互通,建立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綠道網絡體系,創造適宜低碳出行的環境。
我市開展的《湛江市建設腳印城市規劃標準與技術導則》制訂工作,致力于打造緊湊型的活力街區,讓街區充滿商業氛圍,市民在這里可以聊天、休閑、看書和喝咖啡等,不用開車,在步行可及的范圍內,就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娛樂功能。
下一步,還將著手老城區的改造,將霞山東堤路、漢口路、青島路片區法式風情街、赤坎“三民路”片區,打造為更適合步行的活力街區,通過完善街道功能,營造宜人的街道空間,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和商業魅力。同時,將整治城市的退縮空間,強化社會開放通達,開辟社區間公共通道,讓退縮空間更加公共化、開放化、共享化。
江向陽:用“綠道”打造宜人慢行系統
湛江市城市綜合管理局局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生活環境和質量的追求更加明顯。環游港城你會發現,市區綠道越來越多了,綠色騎行的休閑娛樂方式逐漸風靡港城。
近年來,我市綠道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編制了《湛江市綠道網建設實施方案》。通過規劃現行道路為路權劃分騰出空間,施劃標志標線和布置標識標牌,增設綠道以及結合市政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實施等多種途徑,不斷完善城市綠道網建設,目前已建成綠道約220公里(市區122公里、其他縣區98公里),建成了森林公園、南國熱帶花園環園綠道和瑞云湖公園、濱湖公園環湖綠道等綠道網示范段, 基本實現了市區各主要公園串聯貫通,為廣大市民的休閑活動提供了極大方便。
下一步,我市還將結合“腳印城市”建設的契機,加大力度完善市區綠道網建設,大力推進城市連續的慢行景觀廊道建設,實現市區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道路的綠道網貫通;計劃今年完成“三民路”片區、金沙灣、霞山觀海長廊、法式風情街和漁人碼頭等景觀節點的串聯工作,2016年建設人民廣場至體育北路路口等3段全長19.1公里的綠道,不斷完善市區綠道網的建設。
王中:給自行車和行人更多路權和空間
湛江市公安局副局長
要打造“腳印城市”,必須科學、合理地分配路權,讓道路更加適應行人和低碳交通工具。
目前我市在道路建設規劃中已經開始貫徹“腳印城市”的發展理念,在不增加現有道路寬度的情況下,讓自行車和行人有更多空間,讓人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安全騎行。以椹川大道為例,我市設置了公交車專用道,設置了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的專行道,超過40%的路權讓給公交車、電動車和自行車,同時采用非常明顯的車行標識,確保私家車和低碳出行交通工具各行其道。
在市區道路“白改黑”工程中,我市拓寬了大部分道路的非機動車道,并增設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分隔護欄,為電動車創造更好的出行環境。
同時,市區解放東路、樂山路等主干道改造后均增設了公交車專用道,電動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借道公交專用車道行駛,擴大了電動車的行駛空間。
除此之外,電動車作為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受到廣大市民青睞。如果禁止電動車,第一是浪費了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第二是逼迫一些人去買汽車,勢必會給城市環境和交通帶來新的壓力。為此,我市對正在使用的21萬輛超標電動車進行臨時登記,計劃將上牌的有效期從2015年7月延遲到2017年7月。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車,我市將在省出臺相關目錄后,制定出臺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車管理辦法,對此類車輛進行臨時登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