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4月11日—12日,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迪華回到他的出生地——湖南,出席第二屆湖湘景觀設計藝術大賽頒獎典禮,并做客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以《“新常態”下景觀設計行業發展趨勢與教育應對》為題開講。
第二屆湖湘景觀設計大賽,吸引了湖南20余所高校的風景園林、城市規劃設計等專業在校學生參賽,評選出獲獎作品33件。看了獲獎作品,感受頒獎典禮的活躍氛圍后,李迪華特別感動地說:“在高校舉行的賽事,得到省文聯、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及許多設計院、設計企業的支持,非常罕見。”
不過,李迪華也直言,他對一些獲獎的作品不太滿意。觀摩作品,他發現有些學生對景觀設計有誤解。大賽以“新型城鎮化下低干預景觀”為主題,這是以目標為導向的題目,而在他看來,設計教育應該以問題為導向。“景觀設計就是設計人的生活,是對現狀的有益改變。”李迪華說,這要求設計者要對環境中的問題特別敏感。他以中南大學附近的豐順路為例說,馬路雙向6車道,兩邊綠地很寬,而人行道不到1.5米,中間還種了一棵樹,自行車道干脆就沒有。“想一想,自行車這樣低碳的出行方式,不設計專用車道,步行這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行人設計愉悅的步行空間,一味強調種樹、綠化,這就有問題。”
近幾年,許多城市頻發內澇,長沙亦不例外。李迪華說,發生內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城市建設改變了地表。地表本來有儲水功能,建設者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長沙的街道,花壇比人行道高,人行道比馬路高。暴雨一來,水往低處流,頃刻間機動車道就成了“河流”。植物都可以耐水比較長的時間,為什么城市綠地建設不把花壇修得比人行道低?為什么種那么多樹,卻不發揮綠地儲水、滲水的功能?“這是我們要通過景觀設計改變的,只有當認識到問題的時候,設計才會達到改變生活的目的。”
在李迪華眼中,一切都與設計有關聯。李迪華舉例說,針對現在比較嚴重的霧霾,也可以通過景觀設計找到減輕霧霾的方案。霧霾與風有關系,弄清楚城市的風場是什么樣的,以此引導城市建設,讓城市中的空氣流動起來,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霧霾。
城市的景觀設計,是要讓人生活得更好。李迪華說,有些城市犯了一個簡單粗暴的錯誤,就是把別人的結果當成自己的行動理由。城市要建設成什么樣,城市建設的決策者們不是研究城市的實際問題,不是保持城市好的傳統,而是簡單看到別的城市有什么,然后進行模仿。
當前,湖南正處于飛速發展中。李迪華提醒說,湖南要思考在發展中避免東部沿海地區走過的彎路。“設計關系到湖南未來長遠發展的質量。”他呼吁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投入,重視高校的設計教育。在他看來,設計教育“投入多少錢都不過分”。
暢想未來,李迪華說,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每個地區將開展整體規劃,每一座城市、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房子都要精心設計。要通過好的景觀設計,提升人的生存品質,實現社會資源優化,人與環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