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城市化委員會戰略投資委員會主任、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撰文指出,從十一五開始,中國的“五年計劃”變成了“五年規劃”,標志著我們最終告別計劃經濟和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現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要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對微觀主體的干預等一系列體制改革的目標。而我國的經濟結構也與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公有制經濟已經占GDP貢獻率的70%以上,就業的90%,絕大多數市場上商品的供給、需求與價格都由個人、企業與市場自行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制定的五年規劃,究竟規劃什么,起什么作用,或者說,如果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應該對什么進行規劃、不對什么進行規劃?這是我們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樊綱表示,原則上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已經無法對整個經濟進行計劃,特別是不能再對企業和市場的活動進行規劃,而只應對政府自己要做什么進行規劃,最多再加上對國有經濟要做的事進行規劃。這一點應該說目前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對于社會而言,政府也不應該假定自己比市場、比企業、比許多個人對未來的判斷更加正確,從而對社會進行“指導”,而只是通過制定發展規劃的過程,與社會各界進行信息的溝通,對未來的發展愿景取得共識。總之,在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條件下,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基本作用與思路是:“研判未來趨勢,提出發展愿景,規劃政府任務”。
對于一些存在問題、誤解和爭議的若干與政府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相關聯想的領域,樊綱進行了分析,從而明確政府制定的規則,究竟應該規劃什么。
樊綱表示,首先,應對對市場進行“負面清單管理”,對政府進行“正面清單約束”。其次政府的“正面清單”:五年規劃應該規劃的事項,歸納起來,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幾類,即:1.產權界定、產權保護和協調各種利益沖突、防止欺詐行為,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理念的的法治體系。2.機會均等、收入的適度均等,保護弱勢群體,反腐倡廉,等等社會大眾價值體系所認為的“好東西”。3.教育與醫療衛生。4.公共基礎設施與國土規劃,包括對全國城市發展的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交通、公用物品(上下水等)的供給,特別是那些無法收取個別使用費的基礎設施。完善有效的基礎設施和公用品管理體系可以降低所有人的商務成本,提高社會整體的競爭力和福利水平。 5.基礎科學的研究。6.一些投資周期很長但對一國經濟與科技進步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性產業”,比如航天與航空工業,核能的開發與利用,也應由政府進行規劃和直接投資,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當私人部門還沒有能力承擔這種投資規模巨大、投資周期特別長的產業發展的時期,就更是這樣。7.環境保護。8.宏觀經濟穩定,包括金融穩定,防止經濟波動與金融危機。9.外交、國防與公共安全,包括反恐。10.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如火災)的防范與求助。
從改善要素結構、保持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樊綱認為,以上幾方面中最重要的政府任務是:改革制度,發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政府應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把自己該做的事做足、做好。因為我們不需要“越位”的政府,但是市場經濟仍需要一個“到位“的政府,一個履行職能、有所作為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