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的長沙細雨綿綿,新港碼頭一片繁忙,巨大的吊臂伸展開來,一箱箱貨物往來如織。作為長江經濟帶中部位置的關鍵節點之一,湖南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裝箱從這里起航。但這里今后還將更加繁忙。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據悉,《規劃》由湖北省發改委牽頭編制。湖北省發改委方面表示,《規劃》不局限于一般性爭取國家財稅等政策支持,而是突出加大區域內自身改革力度。努力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
聽話聽音,盡管《規劃》剛剛落地,但已經有城市行動起來了。
中部城市的機會
“這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加強聯系,合作共贏;對長沙來說更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長沙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搶抓機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以更創新的措施加快轉型發展。”長沙市發改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智勇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
對于長沙而言,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被強化,既意味著可以因此更好地實現要素聚集,特別是聚集三省人才、資本、先進技術、項目資源,同時也將承擔起更為重大的責任。武漢和南昌將與長沙建立起高度密切合作,但又帶有良性競爭的競合關系,長沙需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以更好地承擔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角色作用。
而環長株潭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也將通過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席會議等渠道和機制,協調產業布局分工,強化產業合作銜接,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跨市、跨省產業集群。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表示,長沙將與武漢、南昌等更緊密地攜手,更頻繁地互動,更深入地合作,共推國家級城市群加快崛起。在《規劃》框架下,實現三省合作,特別是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個城市群的合作,將有助于打破行政區隔,進一步融入長江經濟帶,為實現跨省聯動創造條件。
因此,不僅是長沙,隨著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的加快,武漢、南昌等中部省會也迎來快速發展的良機。
《規劃》明確強化了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其不僅是鄂湘贛三省的省會,也均是國家重要的客貨運中轉站,有著較好的區位交通優勢,擁有自身廣闊的腹地,產業布局完善,具有聚集要素和規模擴大的潛力。
在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易鵬看來,《規劃》獲批將增強長江中游地區經濟增長動力,長江中游城市群之間通過密集的交通網絡發揮協同效應,最終能集體發力,有利于中西部發展,有利于中西部城鎮化進程。
重塑經濟新版圖
“三個省首先要發揮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在自己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發展。”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說,長江中游城市群是多中心的模式,武漢、長沙和南昌是第一級別的中心。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不僅包括了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也包括了其他一些地區。以湖北為例,除了武漢城市圈,荊州、荊門、宜昌等沿江城市也納入其中。長江中游城市群當然不僅局限于這三個中心城市,還需要發揮一批次一級中心即重要地級市的作用。此外,包括株洲、湘潭以及沿江地區的九江、岳陽、黃石、宜昌等地級市未來前景均十分看好。
根據《規劃》,接下來相關部門將重點推進六方面任務,包括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享等。
“根據目前的《規劃》,江西、湖北、湖南完全可以實現‘旅客2小時運輸圈’,三大城市間甚至可實現1小時到達。”江西省政協委員、華東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查偉雄建議,應在“中三角”經濟圈中心合適位置規劃“中三角”經濟圈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在加快杭長客運專線南昌-長沙段建設的基礎上,盡早實施武九客運專線的規劃設計,促成九江-長沙鐵路的立項規劃,為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提供基礎保障。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長江中游城市群應該成為未來國家重點培育的一個經濟體,它有利于未來經濟增長,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是推進一系列戰略非常重要的舉措。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非常看好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潛力。他曾表示,該地區科教力量和產業基礎十分雄厚,包括裝備制造、光電等產業都十分不錯,將來有望打造成為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又一個世界級制造業基地。
統計數據顯示,長江中游城市群去年的經濟總量超過4.5萬億元,位于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居第四位。而隨著《規劃》的批復,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區域融合與協作有了統一的行動綱領。
從2013年的《武漢共識》到2014年的《長沙宣言》,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正一步步從概念走向實踐,區域經濟一體化方向在加速推進。
分析人士表示,實現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高速鐵路、長江及其支流航道整治和沿江港口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無疑成為重中之重。初步估算,三個省之間共同推進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建設有望撬動超過萬億元規模的基建投入,這將帶來一場投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