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2-14 12:56:0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唐金鳳
為避免發生大客流安全隱患,本月9日起,上海地鐵對客流密集車站加大引導和乘客宣傳,客流最大的人民廣場站試點配備了“安全瞭望臺”,并將在大三角換乘區辟出軌交公安宣傳引導點崗位。(2月12日新華網)
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平時地鐵內就往往是人滿為患,上下班高峰更是擠得水泄不通。單日最高人流量,北京和上海早已告破“千萬”金身,廣州也在今年元旦前后突破了800萬;人潮洶涌的地鐵站,潛在危險令人堪憂,如2013年北京地鐵東直門站的統計顯示,人流量高峰時,2號線車站站臺1平方米得同時擠下7名乘客,那畫面太擠我不敢看;去年上海和北京發生的地鐵門夾死人的慘劇,想來都讓人直冒冷汗……
更大的困難在于,大城市白領對地鐵的“剛需”只增不減,尤其在節假日或春運等特殊時期,地鐵人流量輕而易舉便“爆表”,引起乘客一陣吐槽:“不滿意”“不幸福”之聲四起,“擠懷孕”“擠吐血”嘲諷不止,更有人調侃地鐵“胖子進去瘦子出來,瘦子進去相片出來,餅干進去面粉出來”。種種戲謔言辭,透露出了公眾對地鐵擁擠不堪的不滿,相關民調顯示大城市地鐵滿意率常年不足50%,可以說,地鐵人流量到了非限不可的地步。
但如何限制人流,卻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此前,一些城市采取的封出入口、將乘客攔在地面之上的做法,盡管是出于對乘客生命安全的負責,但強硬堵路的方式還是被不少民眾指責“太簡單粗暴”,橫亙于地鐵出入口的鐵馬,于心急進站乘地鐵的乘客而言,確實顯得有些生硬而粗魯。相比之下,增設“安全瞭望臺”的做法更柔軟而高效,一方面它開拓的是立體空間,“不太占地”能博得乘客的理解,另一方面工作人員能更清楚、快速地掌握地鐵站臺客流動態,及時預判險情,做好疏導工作。
小小一個“瞭望臺”,背后卻蘊含著大智慧。限制地鐵人流,就應多一些巧妙的疏導,少一些強硬的堵攔,除了“瞭望臺”,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出臺更多便民舉措。
一是,增設接駁地鐵和公交的自行車租賃點,市民交付一定金錢領取租賃卡,在一定時間內歸還免費,此舉不僅能分流部分地鐵乘客,還能鼓勵人們綠色出行,環保又健康;二是,進一步開拓立體空間分流,如開辟與地鐵線路重合的公交或快速公交,地上分流地下,墨西哥城為了緩解主干道擁堵,就在一條貫穿南北的大街上建造了一條與之平行的二層公路。遺憾的是,此前廣州“兩會”上,有委員代表卻質疑廣州地鐵與公交線路高度重合,其實是對有關部門的誤解。三是,增加其它通勤方式分散客流,像日本一些城市那樣,積極發展空中單軌鐵路,用地面軌道交通承擔地鐵的部分客運量。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多起踩踏事故,給“擁擠不堪”的地鐵敲響了警鐘,防患于未然,必須盡快對地鐵人流進行限制。在方式方法上,封堵出入口,是把“擠”從地鐵內轉移到地面上,治標不治本;提高地鐵票價,難以對抗城市白領對地鐵的剛性需求,國外的墨西哥城、國內的北京都沒有因票價提高而減少地鐵乘客數量。所以,摒棄鐵馬式的“硬堵”,多用瞭望臺式的“巧疏”,興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