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清新空氣、清潔水源、舒適環境、宜人氣候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共同愿望。
推進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是治霾的必要舉措,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民生,合乎民情,順乎民意。
環境保護全國一盤棋,秸稈禁燒亦如此。有鑒于此,我們邀請湖北周邊六省的評論員,就秸稈問題發表看法,以期引起各界的共同思考,為嚴格推進農作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唱響“好聲音”。
2月1日,湖北省人大第十二屆三次會議閉幕。閉幕大會上,全體代表表決通過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建議表決稿)》。2015年5月1日起,湖北省全省行政區域內將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荊楚網 2月1日)
近年來,每到秋冬季節,霧霾必至成為環境“新常態”,治霾也成為當前各級環保部門最緊迫的任務。除了工業污染、尾氣排放以及氣候等因素外,野外焚燒秸稈成為造成霧霾的主要成因之一,尤其是時逢秋收季節,“狼煙四起”的大量秸稈焚燒,一度致使霧霾提前“赴約”。
秸稈焚燒,人人深受其害,每到秋末冬初,滿城煙霧繚繞,不僅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而且還容易引發火災,干擾交通,嚴重影響環境。因此,禁燒秸稈已是共識。
依筆者家鄉所在地河南省為例,早在2013年1月,河南省就發布《河南省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規劃》,提出一手抓秸稈禁燒執法,一手抓綜合利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并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全面落實秸稈禁燒政策。由此也可以看出,只有疏堵結合,在轉化與利用好秸稈上做文章,才能達到禁燒治霾的目的。
秸稈作為農業的剩余物,也是寶貴的資源,如果加以綜合利用,可以直接變廢為寶,例如,收集起來用于供暖、發電、制作沼氣、肥料等等,既低碳環保又有實際意義。但是,其中也存在資源分散,收集成本過高,農民參與積極性不強,加工企業規模小、效益不高,新能源產業投資吸引力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扶持、教育宣傳及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首先,應盡快建立秸稈回收體系。地方政府在秸稈處理上應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打通回收利用渠道,吸引農戶放棄焚燒的行為,加快建立秸稈回收體系,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政府監管的市場化回收機制。其次,加大對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參與秸稈加工,引導發展以秸稈為原材料的能源、造紙、飼料、養殖等產業,對家庭回收的農戶進行政策補貼,對加工企業在產品的市場、價格、稅收等方面要進行優惠扶持。
另外,還需廣泛動員,全面宣傳。建議開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的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導向作用,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與環保理念,使禁燒秸稈、綠色循環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
治霾不能“等風來”,治理秸稈焚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行為,既要有全方面的頂層設計,又要有嚴密的舉措、多方的聯動、全民的參與。只有疏堵結合,多管齊下,才能減少焚燒行為,提高空氣環境質量,助推湖北“綠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