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5省市試行6年內汽車環保免檢 專家質疑不合法
時間:2015-02-02 22:10: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葉雨婷 李松濤 

  正在召開的多個地方兩會上,大氣污染防治是代表委員們討論最熱烈的問題之一。在他們看來,大氣污染依然需要從嚴治理。

  不過,面對并不輕松的大氣污染防治,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卻已經放棄了對6年內的非營運汽車進行環保檢驗。

  “我非常不理解,環保部還沒有正式出臺相應的政策,怎么已經有那么多的省市就主動免除了6年內的非營運汽車環保檢測。”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說,這對大氣污染防治會造成多大壓力?

  機動車的環保檢驗(以下簡稱環檢)主要是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設立的監管制度,國家通過對機動車發放黃色或綠色環保標志,并進行兩年或一年一次的環保檢驗來控制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從而改善空氣質量。

  就在最近,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邀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車輛維修協會、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單位的專家,舉行了一次研討會,討論是否該對6年的非營運汽車免環檢。

  免環檢是否存在法律瑕疵

  去年9月之前,全國所有省市都執行小汽車環檢制度。其中,6年內的小汽車,每兩年檢驗一次,6年以上的小汽車,每年檢驗一次。

  變化出現在去年5月16日。這一天,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公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其中規定,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7座及7座以上車輛除外)試行6年以內免檢制度。9月1日,該政策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試行。

  這個意見免除的是小汽車的安全檢驗,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北京、上海、江西、黑龍江等省市將環檢也一起納入6年免檢的范圍內。

  根據顏梓清的統計,從去年9月1日開始,全國已經有25個省市開始執行6年內小汽車免環檢政策。“可環保部至今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

  據顏梓清介紹,安全檢驗是公安部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執行的,而環檢是環保部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機動車實行的尾氣檢測。出于便民考慮,目前大部分安全檢測站都負責環檢。

  那么,多個省市主動將環檢納入免檢范圍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6月23日,公安部發布“關于貫徹實施《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經商環保部,自2014年9月1日起,對《意見》規定6年內免檢車輛同時免予環保檢驗,具體規定以環保部文件為準。”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周珂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如果公安部征求了環保部的意見,可以推測環保部有足夠的調查研究和數據支持此項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根據公安部的規定實行6年免環檢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環檢政策不應簡單地搭免安全檢驗的車。”周珂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較法研究所研究員喻文光指出,一條行政法規的施行首先要看是否有上位法的限制。也就是說,如果《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監督機動車排污的主要法律對機動車的環檢有強制性義務的規定,那么下位法或其他法規若與其沖突,法規是無效的。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此的規定是:按照規范對機動車排氣污染進行年度檢測。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發生沖突的話,上位法是不得違背的。”周珂說,這要看有關部門如何解釋這個問題了。

  據顏梓清透露,去年12月3日,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氣處召開會議,針對“試行6年以內非營運轎車等免檢、整合環保和安全檢驗流程、強化機動車環保監督抽檢工作、大力推行遙感監測”等內容征求與會人員意見。

  她告訴記者,當時的會議邀請了三位專家,都持反對意見。

  “征求意見會結束后,環保部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便民惠民服務 加強機動車環保監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但沒有向社會公開。”顏梓清說,這個征求意見稿規定,將試行6年以內的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7座及7座以上車輛除外)在定期環保檢驗時,免于尾氣上線檢測。

  上述車輛每兩年環保定期檢驗時,機動車所有人提供機動車行駛證和上次環保標志副本即可直接向環保部門申請領取環保標志。存在環保超標違規記錄的,則要求進行上線排放檢測。

  這個征求意見稿讓人費解,既然免除了6年內的小汽車環保檢驗,那為何還要每兩年領取一次環保標志?

  “既然免除了6年內小汽車的環保檢驗,那怎么能知道其尾氣排放是否合格?又依據什么發放環保標志?”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說。

  不僅如此,我國《輕型汽車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GB18352系列)對不同排放量的機動車的排放限值和處理方法有著詳細的規定。例如,國IV車必須在5年或10萬公里(以先達到者為準)進行在用車符合性檢查。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年行使里程達到限制是就必須進行排放檢測,“不應存在6年免檢的情況。” 四川大學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長陳耀強說。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問題聯系采訪環保部,但迄今未獲答復。

  機動車尾氣排放不容樂觀

  那么,對6年內小汽車放棄環檢,是否意味著當下在用機動車的尾氣排放都達到了標準?

  多位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由于在用車維護和檢測不到位、新車尾氣排放監管不嚴、燃油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不容樂觀,“不贊成免環檢”。

  顏梓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08億,其中非營運車輛約占95%,其排污量已超過排污總量的60%。“如果6年免檢,那就意味著60%以上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顏梓清說。

  顏梓清認為,放松對環檢的監管會直接導致空氣污染加重,對社會公眾危害極大。“雖然現在的監管不嚴,但環檢確實在做,這就會督促私家車主對自己的車進行維護保養,但如果免檢了,人們也就不會再注意自己車輛的尾氣排放問題了。”

  她認為,目前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城市霧霾的主要原因,“現在城市中的主要污染物沒控制住,還要免檢,那么污染只會加大。”

  據了解,機動車上過濾尾氣主要依靠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據專家介紹,它的有效與否對機動車的尾氣排放有最直接的作用。

  陳耀強給出的數據顯示,一輛行駛了16萬公里的車在更換催化劑后,氮氧排放量降低了174倍。陳耀強說:“通過催化劑的更換,可以從新車到報廢,排放始終達標。”

  陳耀強表示,目前我國對于催化器配件的更換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對于剛出廠的新車,其尾氣排放也不一定達標。近年來媒體曝光很多不達標的新車通過“買標”投入市場,這樣一來,一些車輛出廠排放就不達標,卻直接成了免檢車輛。

  “這是嚴重的現象。” 在韓應健看來,我國的機動車存在燃油質量不合格的現象,有在用車檢測存在限值太寬、弄虛作假等問題,這都為我國的空氣污染問題埋下了隱患。如果還要免除環檢,那將會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環檢究竟能不能把不合格的機動車檢測出來?讓人意外的是,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北京工業大學催化化學與納米科學研究室主任何洪表示,每一個排放等級的車輛都有一套標準的尾氣檢測流程。以國V車為例,一輛車的完整檢測費用就要幾十萬元,這是檢測廠都承擔不起的。因此目前車輛的環檢主要是通過簡易瞬態工況法和雙怠速檢測法,這個檢測結果“只是一個簡易的大致的判斷。”

  實際上,相關部門還在試驗別的檢測方法。

  去年12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12部委共同發布《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其中有一條寫道,“2015年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地級及以上的城市推行遙感檢測法”。

  這個方法依然存在爭議。何洪表示,以國V車為例,當一輛機動車通過遙感檢測檢出尾氣排放不合格后,若交管部門進行執法,車主可以不認可遙感檢測的結果,因為遙感檢測并不是此類車型的標準尾氣排放檢測方法。

  矛盾出現了,若車主要求使用國V標準的尾氣排放檢測標準進行檢測,就會產生每車幾十萬元的檢驗成本。交管部門很有可能不會就遙感檢測尾氣不合格的車輛進行執法。

  “如果利用遙感檢測查出不合格車輛,監管部門卻不敢執法,那么遙感檢測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它的結果還有沒有價值?”何洪說。

  從生產時就應建立尾氣排放的認證體系

  6年內機動車免除環保檢驗,并非所有人都反對。

  河北石家莊的車主董先生就非常歡迎這個政策。雖然他的車已經超出了免檢范圍,但去年11月檢車時他明顯感到比以前方便了很多,除了人少,檢車不用自己排隊、照照片了,“我去的都是同一個檢測站,反正比以前省點事,很多流程都有人都幫你弄好了,方便不少。”

  一些專家也認為,機動車6年免環檢并非一無是處,這的確是一項省時省錢的惠民政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在其博客里發表了一篇名為《該不該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環檢》的文章。她提到,“符合條件的車主確實可以受益,6年內免環檢并不意味放松監管,應積極看待。”

  何洪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如果進行6年免環檢,其便民作用一定是大于對環境的影響的。

  “依靠環保檢驗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這樣的措施效果并不好。”何洪說,目前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很大,如果都按期環檢,工作量巨大,這對檢測站的檢驗質量會有影響。如果壓縮一部分檢驗工作,把需要檢驗的工作做扎實,這對于政府和民眾都是有利的。

  盡管認為免環檢并不意味著放松監管,但許艷華同時也表示,在6年內所有非營運車輛行駛里程差異較大,因此在用車排放是否達標應與行駛里程掛鉤。

  許艷華認為,國家應切實加強對在用車的排放監管,并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監管水平。在她看來,當下可以實行遙感技術加專業評估的方式認定不達標車輛,從長遠看,則應通過智能網聯汽車和相關基礎設施發展和云技術應用,覆蓋對全部在用車輛的實時監測。

  “我認為,應當從生產車輛時就建立起一套對尾氣排放的認證體系。”何洪說。認證后一旦發現未達標,企業將遭遇高額罰款甚至刑拘,甚至導致整個企業關門倒閉。因此產品流入市場以后不需要政府進行專門檢測。“這既減少了檢驗工作量,也促進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省去了大量的檢測費用和投資”。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