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1月24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2014年四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經濟下行的服務業問題及解決對策”的演講中指出,服務業領域中的觀念體制障礙比制造業工業的大得多。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非常大的障礙。中國的制造業已基本放開,但服務業基本沒放開,而未來的趨勢是,GDP中越來越多的內容將是服務業。
2014年中國的人均GDP為7200美元,其中服務業的比例上升到了48.2,也就是說服務業在不段擴張。周天勇認為,在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中,服務業是支撐經濟增長一個非常大的動力,而工業所占比例會相對下降。事實上,各國的平均數據顯示,GDP在7000美元水平,一般服務業的比例要到61%以上。由此看,我國與之的偏差非常大,我們對這個偏差已經習以為常,它對增長有何影響過去我們從來沒有探討過。未來,中國的工業化很可能在近兩三年中結束,從而進入到后工業化社會。到那時,服務業的比例可能要上升到70%。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制造業基礎一直很好,但它制造業占GDP的比例只有20%,其他的建筑業約5%,而服務業的比例達到了75%。可以肯定,中國也會向這一方向發展。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我國服務業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首先是旅游貿易。2005年,外部入鏡的旅游人數是1.2億,而到了2013年也就還是1.28億。但另一個對比是,2005年,我們出境人數只有3000萬,到2014年已經達到了1.16億。支出額度在境內消費517億美元,而在國外則消費了1290億美元,其中主要內容是購物,這樣就有一千多億元的旅游貿易逆差。另一個是教育貿易。2013年在外留學生數量為161萬,2014年為167萬,花掉人民幣6686億。而同時,國外來華留學總量去年在39萬左右,花費差不多390億人民幣左右,算下來又是一個一千億的逆差。
根據周天勇的估計,服務貿易逆差最少在三千億美元,差不多合1.8萬億人民幣,因此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周天勇表示,一是各種原因將國內的旅游服務給擠出去,如國內的空氣、食品安全等問題,另外,旅游的價格太高,很多人發現到新馬泰去旅游一趟比國內還要便宜。教育也是如此,本來可以在國內消費的教育,但去年卻有50萬留學生出國接受教育。如果不改革,可能還會把私人醫生、健康師這些服務擠出去。另外,在服務業方面,我們將很多投資機會也擠了出去,例如,阿里巴巴是在美國上市,成了讓別人享用中國發展紅利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