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曾表示,北京將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并抓好對京沈客專、京張鐵路、京臺高速等跨省市鐵路、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打通一批斷頭路。
1月24日,王安順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表示,“我剛來北京工作時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有人不愿意把與河北的斷頭路接起來,就是怕接起來后,從河北進京會更快、更方便。”他指出,應轉變這種觀念。現在京津冀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要將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地區打造成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重要性不言而喻。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該如何推進?斷頭路怎么修?多名代表、委員就此進行了討論。
【規劃篇】
三地已確定10條高速對接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
京津冀正加快構建一體化交通體系。鐵路方面,已確定或開工建設了京沈、京張、京九、京唐4條線路。航空方面,2019年新機場將建成投入使用,總規模與首都機場相當,屆時,兩個機場加起來的客運量將達到1.5億到2億,形成一南一北兩個樞紐機場。公路方面,要抓緊推進京津冀對接的一些重要高速路,現在確定已經對接的有10條,下一步要安排和天津對接兩條,和河北對接8條,其他的正在研究當中。
大興區委書記李長友:
打通大興區與河北之間的斷頭路,是保證機場運營和新航城的必然。進機場車輛不可能都走北邊的北京方向,南邊必須有通往河北的道路,現狀卻是地區規劃不同導致的道路寬窄不一,以前北京和河北各自規劃道路,不如國家級公路連接緊密。因此,需要把大興區與河北相連的南中軸、京臺高速等道路打通,具體由規劃部門確定。
【行動派】
如果連路都不通怎么發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
應盡早修建市郊鐵路通至河北,將人口引出去,否則會引到北京。把100萬人口放在河北和放在北京不是一個量級的,而鐵路不是為了城市通勤服務的。
市人大代表潘石屹:
有人提出,京津冀一體化將先從交通下手,打通一批斷頭路,但這又將使北京周邊的人口和產業更多地涌入。這種觀點很落后。整個經濟發展要和周邊環境,包括交通、產業等融合在一起,才能發展起來。如果連道路都不打通,對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會不利,甚至對周邊的經濟發展都是桎梏。咱們國家過去二、三十年有很好的發展,就是改革開放,如果連路都不通怎么發展。要把京津冀看成一張圖,道路的連通對誰都是好的,所以斷頭路應該盡早打通。
【釋疑篇】
斷頭路2300公里說法有誤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劉伯正:
外界對斷頭路的理解有誤區,京津冀三地之間有2300公里“斷頭路”是不準確的。在國家高速公路網中,還沒有打通的“高速公路”叫斷頭路,指的是省際之間的高速公路沒有銜接。不是所有沒接上的路都叫斷頭路。
【漸進篇】
盲目通路只能火了房地產
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
京津冀已經明確要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市規劃委也在積極地研究規劃。咱們容易認為所有的路都要通,不通就不好,恨不得鄉級路都連通。一方面,無論是軌道,還是高速路,甚至縣級、鄉級路確實有連通不上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交通一定要和城鎮群布局和產業發展方向配合。如果產業、居住不能更好配套,簡單將路通了,那么圍繞北京周邊都將是房地產,這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違背。以昌平區北四村為例,這里居住著10萬在城區工作的人,當地所在的軌道交通車站非常擁堵,就是因為產業、居住功能配套沒有協調起來,時序考慮不好,就帶來這個問題。
【體驗篇】
地鐵通了但看病還得進城
上述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提到的昌平區北四村中,史各莊村就是其一,緊挨地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這里小店林立,飯館、理發店、服裝店等交替出現;每走2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個垃圾堆,氣味刺鼻。對于居住功能不配套的問題,一位上班族深有體會,她說,看病住院、孩子上學等都要到市區,而且每天早晚高峰坐地鐵都擠得“喘氣都難”。另一位上班族小李說,村內沒有集中供暖,全都要靠房東晚上燒煤取暖,周邊也無中小學校、電影院、大餐廳,他希望交通方便的同時也能夠有完善的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