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4 19:24:59
來源:荊楚網 作者:西湖
沿著新開通的鄖十一級公路,穿過十堰濱江新區,抵達鄖縣柳陂臥龍崗社區,走進柳陂鎮臥龍崗社區,寬闊筆直的柏油路,郁郁蔥蔥的行道樹,整潔干凈的農家院落,還有一波碧水在村前流淌,小橋流水,一幅生態宜居的特色新農村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10月23日荊楚網)
中國缺水由來已久,且水資源分配不均,以至缺水狀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歷經十年艱辛奮戰,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條件已經齊備,丹江口水庫一庫碧水,即將北上。從媒體的報道中看出,當初“舍小家,為國家”的丹江口水庫移民,已民在新社區區過起了安穩的小日子。
堅持“以人為本”是18萬移民和各級政府成功的法寶,才能將移民區打造成生態宜居的特色新農村,將民生工程計劃打造成真正的民心工程。
這絕對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驚世壯舉。三年時間,18萬移民順利遷徙完畢,相當于新建一座中等城市。證明丹江民眾、湖北人民,乃至于我們這個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形成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集體主義共識,還能夠將這種共識付諸實踐,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的確,“以人為本”要求有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意識,那什么困難都難不倒中華民族。臥龍崗社區的新生活就是最好的例證:寬闊筆直的柏油路,郁郁蔥蔥的行道樹,整潔干凈的農家院落,還有一波碧水在村前流淌,小橋流水……這樣的新社區,擱在哪,都是一個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居民臉上幸福的笑容,永遠是那朵最美的花。
“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理念在湖北南水北調移民工程中的具體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地方干部和居民,團結一致,將自己的小家建設好,更為建設美好中國的大家出一把力。村子變社區后,居民收入是難題。國家的政策再好,致富還是得靠自己那雙手。蔬菜大棚種植、社區發展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讓打工近在家門口……
收入穩定了,精神文化也不可缺乏。社區文娛生活也要豐富起來,辦晚會,修廣場,開展戶外休閑活動……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豐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以的成功皆在表明,中國人民是勤勞的,更是聰慧的。
“江面碧波蕩漾,路旁綠樹成蔭,田間大棚林立,房屋鱗次櫛比,山上碩果滿園?!笔且泼駞^臥龍崗社區的遠景規劃。他們已經邁出了最難的那一步,相信離最終規劃也不會太遠。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政府和群眾就能共同凝聚正能量,造就移民新區的安居夢,進而打造美好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