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4 18:51:11
來源:時言平 作者:廣州日報
旅游景區風景各異、特色鮮明,擺著的卻是千篇一律的、義烏造的旅游紀念品,未免太煞風景。這種現象,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引發了游客的一片吐槽之聲。“同質化”、“缺創意”……景區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留下了一個需要填補的空白地帶。
不過,日前北京故宮終于“腦洞大開”了,不僅讓雍容華貴的朝珠與現代的電子耳機實現了合體,還推出了“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折扇、頂戴花翎官帽防曬傘等文化創意產品。據說,目前包含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已有6000件。(10月23日《新京報》)
看到這些個“奇葩”的設計,在嘆服設計師“腦洞大開”的同時,是不是還讓你心動了呢?故宮元素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可謂穿越氣息十足。通過文化創意產品,讓文物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對接了起來,既有趣又實用,既古意又新潮,這些文創產品,在北京故宮已經可以自成一景。
更令人驚喜的是,紅墻里的故宮文化還走出了宮門,走上了網絡,開起了淘寶店、設立了微信公眾號。藏在深宮大院里的故宮文化,變得更加親民,更加接地氣,也更加懂得文化市場的需求。微信微博上以“本公”互動網友,賣萌撒嬌“蠻拼的”,銷售文化產品、傳播故宮文化的同時,也給人們帶去了許多的歡樂。
文化產業的轉型,讓文化隱藏在深宮里、擺放在案臺上、端坐在基座上,顯然是不行的,得讓文化“活過來”,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情趣關聯互動,如此,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才不至于曲高和寡、冰冷凄清。
傳統與現代之于文化,不割裂才不會斷裂。在繼承和沿襲文化的基礎之上,搞搞新意思,接接地氣,非但不會損害文明肌理、沖淡文化的氛圍,反之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應。此番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腦洞大開”,不僅僅是一次文化產業的觀念轉型,更是一次文化傳承方式的探路。
當然,“腦洞大開”的故宮文化創意,這還僅僅是個開始。豐厚的文化資源,如何更好地貼近這個時代、深入民眾的生活、適應開放的文化市場,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理念去支撐。現在,故宮的文創設計師創造了如此多有意思的產品,那么是否可以更開放一些,讓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場文化創意、文化傳播的格局中來呢?對于故宮的題材,他們有什么樣的創想;對于故宮文化,他們又有何不一樣的理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無論是對故宮文創產品的豐富,還是整個文化市場的繁榮,應該都會有益處。
告別單調和僵化,走向豐富和靈動,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將帶動其他景區的文化產業轉型。不過,我們樂于看到的是,由此帶動的文化產業轉型,是觀念上的變革,而不是創意的簡單復制。秦淮河畔的紀念幣壓制機器,搬到九寨溝,模版換上另一套風景,那不叫文化創意,而叫文化工業;同樣,“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折扇,到了少林寺寫上“老衲就是這樣萌”,這樣的文化創意,那也是膚淺的。
文化創意“腦洞大開”,文化產業才能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才才會展現出新的面貌。對于我們而言,看到的只是富有新意的文化產品,但對于文化環境和文化市場而言,這卻是源頭活水,是生命力。
傳承傳統文化,開放文化創意,保護好文化知識產權。擁抱現代、擁抱生活、擁抱市場,打開了故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腦洞”,流傳悠久的歷史文化,才能夠變得更為生動,更令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