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日前撰文指出,中國社會需要從傳統中尋找更豐富的資源。他直言:當下,中國正經歷著深刻的轉型。這一轉型是在30多年高速經濟成長和社會嬗變的新平臺上出現的新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和公眾內心的要求。
他認為,在討論增長方式和發展路徑轉型過程中,日益凸顯的是人們對于自身生活形態和自我感受的轉型。這一點值得高度重視。“我們可以看到,心態的變化,對社會的期望和想象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選擇。一方面,個人對社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既有經濟和具體生活方面的因素,也增加了更多權利和精神方面的訴求。而另一方面,社會在回應個人新的要求和期望方面往往力有不逮。正是由于這些要求是新型的,是我們的社會從未經歷過的,社會往往并不能快速感應到其豐富性和復雜性,于是造成了簡單地用經濟方式回應社會心理和個體感受的問題。”他說,中國社會需要對這種變化給予高度關切和認真回應,也需要從中國傳統和多種文化中尋找更豐富的資源。這就是建構核心價值和傳承文化傳統的重要性所在。
張頤武指出,傳統社會所積淀的公序良俗、人文精神,一代代浸染和影響著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和路徑。中華文化對于人性的深切體察,對于美好善良的追求,都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資源。這些資源,在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四個方面都提供著豐富的思想滋養。“今天,我們愈發感受到,中國本土的文化精神其實是人間大愛支撐的人類共同情感的升華。中西古今人類美好的精神是息息相通的,中國傳統文化則是人類共同文化的珍貴資源。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和中國都在發生巨大變化,但一個人還是需要有傳統文化的根基,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身的前提。”他說,在中國發展中所形成的“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改變自己生活的夢想,是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生活的提高,也是中國人提升自我心靈的夢想,包含著我們對于心靈升華的追求和美好理想的探索。這都需要通過傳統文化的復興來提供更多的精神和思想空間。在今天人們探討中國模式,總結和展望中國獨特發展經驗對于世界的貢獻,期望中國在一個新的平臺上進步的時候,這些無疑都具有高度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