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為應對南京路步行街至外灘一線的大客流,上海武警在各大過街路口的斑馬線上筑起人墻,保障過街民眾安全,成為上海假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0月7日《京華時報》)
熱熱鬧鬧的國慶長假,注定少不了人山人海的景象,從景區到街頭,從高速路到斑馬線上,安全保障自然成為了重中之重。只是,這一溜排開的武警能成為斑馬線上的“風景線”嗎?
行人過街,在車水馬龍中,自然不能成為一件隨心所欲的事,于是便有了斑馬線和紅綠燈的設置,當然,并不能就此說斑馬線和紅綠燈是絕對的安全保障,從根本上說,它所設定的是一種秩序格局,如果行人和車輛都能按照現有的秩序各行其道,過馬路不應該成為充滿風險的事情。
當然,關于“中國式過馬路”的說法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一如它的產生,它的湮滅恐怕也不會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種特色的形成,自然也可以歸咎于各式各樣的原因。即便是對“中國式過馬路”可以存在爭議,但是,對此種格局下所隱匿的社會失序或者說秩序的模糊地帶,依然是現代文明下不能無視的隱痛。
不過,不得不厘清的是,如今出現武警人墻,也并不是就此去上綱上線到“中國式過馬路”的不可承受之重。畢竟,在國人所能享受最長假期的國慶節,大量出行所帶來的安全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更何況這是在最繁華的上海街頭。在真實且沉重的現實面前,一溜排開的武警人墻,至少在安全保障上,能夠顯現出足夠的威武和力量。換言之,這只是在眾多的人員安全保障措施選擇中的一種,從現有的媒體報道來看,以武警人墻疏導沉重的人員流動壓力,上海的街頭也并非首創。它不應該成為國人過街能力的新注腳,也沒必要上升到國民形象的新標簽。
一如不能成為國民形象的新標簽,“斑馬線上的武警人墻”也不應該成為值得去津津樂道的“亮麗風景線”。作為一道城市的亮麗風景線,它應該是有賞心悅目之功能,應該是能體現出城市的風格和精神的,應該是能展現出一個城市的風采和活力的。這樣立于斑馬線上一溜排開的武警人墻,如果都可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希冀的社會公共秩序還值得期待嗎?換言之,這樣的一道風景線能成為現代文明的城市內涵嗎?
于此而言,斑馬線上的武警人墻,它既不能成為放大國民素質的新標簽,也不能捧奉為城市亮麗風景線。相反,這反而應該成為我們對現代城市文明反思的橫切面,成為我們對建構社會公共秩序的審視樣本。它既不屬于要妄自菲薄的,也不屬于能津津樂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