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波:《蒼南網》“蒼南論壇”《微生活》欄目版主;“蒼南微旅游”開拓者;華陽鄉村重建的設計者之一。
一、華陽現狀
華陽,是位于浙南閩北丘陵腹地的一個小鄉村。幾千年來的耕作方式——用牛耕地,手工鋤禾,就像活化石一樣,在山間的谷地隨處可見。詩歌中的田園牧歌的生活,依舊一代代傳承著,四面青山依舊生長著祖宗留下來的樹林,梯田上依舊種植著幾百年都沒有改變的水稻。在詩人和攝影家的眼里,華陽是難得的原生態鄉村??墒?,對于居住在這片土地的農民來說,守著青山綠水和清新的空氣,但貧窮和落后,這日子并沒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浪漫。
改革開放之后,不甘貧困的農民紛紛離開這片土地,大多數到全國各地參與隧道挖掘工作。因此,本地農民每年大年之前回家,正月初就踏上打工的征程。由于外出打工,每年可以賺到十幾萬元,而在家務農,每月收入只有幾千元。農民紛紛離開土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外出打工者——主要是從事隧道風鉆工。
平時,留守在華陽的大多數是老弱病殘和兒童。這也許是很多中國空穴鄉村的一個縮影吧。
二、探索鄉村重建之路
這些年來,礦山的不景氣,使得外出打工愈發艱難。更讓人擔心的是,每年都有隧道工的傷亡事故,使得華陽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今后的生活。人們的目光又重新回到這片故土,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許多鄉村重建的方案,這其中,浙閩臺(蒼南)民族花海的建設,為華陽的鄉村重建開辟了一條嶄新的思路。
華陽,有一個畬族村,雖然人口只有幾百人,但畬族獨特的文化,成為華陽鄉村重建的一個切入點。征得國家民委同意,華陽被批準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批準建設浙閩臺(蒼南)民族花海。
浙閩臺(蒼南)民族花海示范園是以“花的海洋”為主題的文化植物觀光園,突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建有民族民俗展示中心,設有服飾制作、蓑衣制作、烏米酒制作、搗糍粑、彩帶編織等展示廳;建立多個文化舞臺,可進行畬歌對唱表演、竹竿舞表演、婚嫁表演、服飾表演、提線木偶、武術表演、布袋戲表演等;并且從臺灣等地引進多種稀有花卉。
今年,蒼南縣經國家民委批準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9月4日將舉辦“中華一家親•2014海峽兩岸各民族中秋聯歡活動”,活動期間將在浙閩臺(蒼南)民族花海舉行大型民族民俗表演活動。同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育種研究中心,把太空育種栽培基地、青少年航天科普園落戶示范園。
花海的遠景目標是:打造中國第一個對臺畬族文化展示與交流的基地,浙閩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品質最優的精品民族花海。
浙閩臺(蒼南)民族花海的建設,結束了農民傳統的耕地模式。從土地流轉就可以得到相當于自己播種的收入,農民又可以在花海當工人,每天又可以收獲一百多元的工資。
三、規劃未來
嘗到了轉型甜頭的農民,在政府的引導下,又有了新的謀劃——
利用華陽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好花海,打造“養身、健身休閑農莊”。就是:利用村民原有的農房、承包地做文章。
華陽,絕大多數都是農民或在外打工者。在華陽社區中心,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間四層樓房,以及一片承包地;在各村落,每家每戶也都有一到兩間的兩層樓房,以及一片承包地。
華陽的做法是把“QQ農場”直接從線上搬到線下,打造現實版的“QQ農場”,也就是讓城里人到華陽租一層房子,認種一塊地。具體做法是讓有實力的旅游開發公司提供方案,擇優錄用。然后用公司+農戶的形式,把每家每戶多余和空置的房屋打造成“民宿”,把承包地打造成游客認領的農場。浙南吸引、閩東、臺灣等離退休老人、游客,到華陽體驗農耕生活。
現實版“QQ農場”的打造,將為本地的農民謀求一條生態觀光農業的出路;同時,也為城里人的健身、養老、休閑提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嚴竣的今天,喝著山泉水,吃著自己動手種的菜,煮著自己養的家禽和魚,是很多城里人的夢想。我們將聯手公司和農戶,打造一種獨具華陽特色的微旅游模式,把華陽社區打造成城里人來鄉下種地的“環境生態類特色小鎮”。
華陽“鄉村農場”,現已在有條件的幾個家庭開始試水。華陽,也正在探索一種鄉村重建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