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小爐具達不到農民一爐多用的要求,造成“燃煤更多”“負擔更多”“排放更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往細里做,才能讓好政策發揮最大效能,讓群眾滿意。
加大“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散燒煤的治理,已成為多個地方防治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舉措。僅以“城中村”為例,一個50萬人口左右的城市,“城中村”往往有幾萬住戶,城邊村住戶達幾十萬。把這部分散燒煤的零散排放治好了,對大氣污染物減排來說是積少成多,貢獻很大,政府理應采取得力措施,公眾理應大力支持。
但是,最近筆者聽說這樣一件事。某地為了減輕散燒煤的無序排放,減輕大氣污染,決定把城邊村的散燒煤爐換成環保小爐具,先在一些村試點,農民不用掏一分錢,每戶更換一套,并可獲得政府補貼的幾噸優質煤。這本來是既節能減排、又讓農民得利的好事情,但農戶們卻不愿沾這個“便宜”。
原因何在?調查后發現,給城邊村農家更換的新爐具,只能用于取暖,不能像過去家里用的小爐具一樣又能燒水做飯,又能取暖過冬。
進一步了解得知,目前當地已經升級推廣使用的環保小爐具,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有些爐具雖然冠以節能環保招牌,實際上卻是外觀鮮亮,效果糟糕,遠遠達不到宣傳單上所說的燃燒值,減排量很有限;二是有些小爐具掛上節能環保招牌后,立馬身價倍增。如果普遍推廣,不可能完全免費,但這樣的產品除非政府全額補貼,否則農戶不愿掏錢;三是有些小爐具從設計上就只是奔取暖而來,達不到農戶要求的一爐多用的目的。
實際上,農戶用上這樣只能取暖的環保爐具,燒水做飯還要另起爐灶,還要燒煤燒柴,不但達不到減排的目的,而且用農戶的話說是“燃煤更多了、負擔更多了、排放更多了”。
散燒煤小爐具市場為什么如此混亂?原因多種多樣。筆者認為,目前國家對散燒煤小爐具缺少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前,大氣污染治理任務緊迫,爐具市場魚龍混雜,于是乎一些地方在推廣使用散燒煤小爐具過程中,便出現了無據可依、各行其是的局面,甚至還出現了不顧客觀實際,強行推廣“跛腳”爐具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這里提出四條建議。
一是各地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切忌頭腦發暈,辦事武斷。面對混亂的小爐具市場,權威部門要盡快出臺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各級政府也要通過檢測、論證把好推廣使用關,切不可在推廣使用散燒煤小爐具中“看誰門牌硬”“看誰關系硬”“看誰吹得硬”,以這“三硬”作為判定標準,而是要科學論證與決策,讓市場說話,尊重用戶的選擇。
二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經費使用的監督核查,向亂拍板、亂投入亮黃牌、打板子、嚴問責。只要是國家的錢,不論是哪一級領導,都不能自拍腦門個人說了算,辦勞民傷財的事。
三是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和技術標準把關,對確實達不到節能減排目標的小爐具,要堅決予以取締,讓國家配給的低硫煤“好馬配好鞍”。
四是各地要從基層實際出發,堅決克服形式主義,把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往細里做,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讓每一項舉措真正發揮減排作用,讓國家和地方的好政策發揮最大效能,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