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日前撰文指出,中國經濟的短線問題是依靠“微刺激”來擺脫經濟硬著陸的預期,以時間換空間,以增長促改革。但中國經濟真正的挑戰是中期問題,靠弄個東西來“替代房地產”是解決不了的,必須盡快扭轉“增量”思維,盡快轉變到“存量”思維上來。
趙曉說:“倒不是說在中國當下投資不重要,而是想說靠投資拉動當期經濟增長的思路不可取,因為靠投資拉動當期經濟增長依賴的僅僅是投資‘增量’。過去,我們一講到刺激經濟增長,想到的就是投資增長、貨幣增長,這些都是‘增量’思維,是凱恩斯主義救市思路。這會帶來兩個嚴重后果:一是非市場主導下的投資會導致投資效率下降;二是不斷貨幣放水會加大債務風險。”
趙曉認為,“存量”改革的可行路徑有以下幾個:第一,建立以市場起決定作用的資源配置框架,讓僵尸企業該倒閉的倒閉,該重組的重組,加速傳統制造業的去產能過程,盤活存量資產。第二,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領域,擴大民間資本話語權,讓資本利潤率來決定投資方向,以提高增量投資的效率。第三,加速推進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同時建立適當的金融風險隔離墻,將信用加速導向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方向,形成長期有效供給,并在短期內對沖過剩部門和高負債部門投資和產出萎縮的沖擊。第四,強化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盤活財政存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發揮財政赤字對經濟增長的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