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18 14:05:56
來源: 東北新聞網 作者:邸杰
7月11日,記者從敦煌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目前由中鐵十一局設計施工的敦(煌)格(爾木)鐵路沙山溝特大橋橋梁建設已基本完工,2014年10月底將完成鐵道鋪設等項目工程。據悉,該橋全長10.7公里,位于庫姆塔格沙漠東段區,322孔鐵路橋梁全部在流動沙丘中建設。
敦煌至格爾木鐵路全長503公里,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120公里,總工期6年。該線建設后,將成為青藏鐵路與蘭新鐵路兩大鐵路干線的重要連接線,與蘭青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串聯成我國西北地區的首條環形閉合鐵路網絡。(7月14日人民網甘肅頻道)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流動沙丘?流動沙丘的特征就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態典型,在風力作用下,容易順風向移動。它對交通、工農業建設威脅巨大。而備受關注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橋就奇跡般建造在這流動的沙丘之中,這其中的艱難和不易,我們可想而知。但勇敢的鐵路人,用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吹動沙丘,驅動鋼鐵;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上最偉大的鐵路橋梁!
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橋的建成,向世界彰顯了中國鐵路人積極向上、勇往直前、不斷創新,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巨人精神。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橋的建成就是鐵路人“取法上上”的不懈追求,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境界,就是“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生動寫照。挑戰極限,就是敢于干、善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就是敢于干、善于干人們認為難以干成的事。只有敢于挑戰極限,才能攻堅克難,實現一次次的超越;只有勇于創造一流,才會歷經艱辛,實現民族的興盛,中華民族才會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絢麗的華章。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橋的建設者們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使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不可為變為可為,創造了一個世界第一、人間奇跡。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橋的建設者的歷史功績,永遠鐫刻在共和國建設發展的歷史豐碑上,永遠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
新建的敦煌至格爾木鐵路,位于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和青海省西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洲境內。線路北起柳敦鐵路的敦煌站,經阿克塞、肅北,翻越祁連山脈的當金山進入蘇干湖盆地,沿G215國道南行進入青海省,翻越塞什騰山,經魚卡、大柴旦,引入青藏鐵路西格段飲馬峽站。該線路全長約509km;其中甘肅段長約263km,青海段長245km。那么,是什么原因驅動鐵路人克服重重險阻,“明知上有虎,偏向虎上行”,在沙漠之舟上建設鐵路橋呢?
因為青海省西部格爾木與位于甘肅省西端的敦煌、新疆和西藏之間,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主要依靠公路,運能低、成本高,受高原氣候影響大。大宗物資運輸還得依靠鐵路,但只能繞道蘭新、蘭青和青藏線,繞行距離長達1200公里。建成后新疆和西藏之間、敦煌和格爾木的鐵路交通將不再繞行蘭州,其運輸距離可大大縮短。同時,在新疆、甘肅、青海和西藏四省區之間架起一條便捷的南北鐵路運輸通道,它將與蘭青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串聯成一條軌道巨龍,構成西部地區首條“環形鐵路”網,填補區域內大面積路網空白。
建成后的格爾木至敦煌鐵路,不僅將為蘭州新、老城區之間增加了一條快速通道,而且將航空交通與鐵路交通有效銜接起來,構建起“空鐵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對于增強民族團結,完善西部路網結構,提高運輸能力,推進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便是鐵路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