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15 15:17:49
來源:荊楚網 作者:馮梅
南京“紙片”窨井蓋的質量問題一直飽受質疑。記者13日從南京仙林大學城管委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獲悉,“紙片”窨井蓋以及同批次送檢的井蓋,經專業檢測現已確認均無質量問題。(7月13日新華網)
此次事件曝光伊始,“紙片”井蓋的安全系數就引起了官方和民間的廣泛爭議,官方一再通過材料安全性能的送檢驗證結論回應井蓋是安全的,并且也有許多學術界人士進行政民,但是民間只用看圖說話就打破了“安全論”,“薄如紙片”的井蓋已經受損是不爭的“事實”,留在井口的大洞也確實造成了恐慌,而民眾關于井蓋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擔憂顯然不能憑借官方“后補”權威論證所消除。
筆者認為,之所以事件曝光一個多星期后,輿論的熱潮還未能退卻,“紙片”井蓋安全之辯一直續集不斷,還是由于官方的后知后覺。或許官方為井蓋更換新材料是好意,用科技改變生活也是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為之努力的事情,但是井蓋材料這一既在緊要關頭關乎行人性命又在平時不大起眼的事務,最容易引起官方的忽略,也最容易引起百姓的“口誅筆伐”。
所以說,官方要想真的“以理服人”,不能總在事后進行補救。送檢驗證也好,采取“將位于綠化帶邊緣和個人行廣場上的窨井蓋全部更換為承重能力更大的鋼纖維窨井蓋”的措施也好,都應該走在井蓋材料更換之前。雖然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信息的獲取渠道逐漸增多,但是官方仍舊在信息上占據巨大優勢,基于此,政府每一項決策的信息公開都顯得尤為重要,不能總讓百姓當作最后一個知道真相的群體。不管“紙片”井蓋有無安全隱患,都希望當地政府方面能“吃一塹,長一智”,切莫偏信于科技而放松了對百姓安全的考慮,“好心辦壞事”,否則只會讓續集不斷的補救措施沖擊百姓“受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