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09 14:19:06
來源:紅網 作者:冬月禾
7月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首臺被稱為“霧炮”的多功能抑塵車正式上崗。該多功能抑塵車攜帶可向空中發射水霧的噴灑系統,能夠將水霧噴灑100米遠、60米高,達到快速抑制灰塵的目的。(7月8日新華網)
不知是否僅是機緣巧合,幾乎在這一“炮”打響的同時,張家口與北京組團,正式成為2022年冬奧會候選城市。曾有分析指出,霧霾天氣極可能是北京與張家口申奧的最大硬傷。為此,在申奧最后沖刺之路上,有關部門急于治理霧霾而搬出“霧炮”應急的心情也能理解。
說起“霧炮”治霾,筆者聯想到幾年前陜西華縣一樁奇事:在裸露山巖刷上油漆冒充綠化。一潑油漆撒下去,山體立馬回歸“綠意盎然”,省心省力還“見效快”。同樣,一發“霧炮”打出去,管它空氣中什么顆粒物,凡是夠得著的地方,通通都“煙消云散”,比起關閉工廠、恢復植被等等治污措施,“見效快”不說,而且“成本低”,不影響某些工廠繼續創造GDP。如此“霧炮”,怪不得被冠以“神器”美名。
然而,“霧炮”再神奇,也洗不掉有關部門在污染與治理之間的錯誤抉擇。
先污染后治理,是包括張家口在內的眾多地方都走過甚至還在走的路子。如今霧霾圍城,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代價日益凸顯,于是治污不得不被提上日程。但出于個別人政績觀畸形等多方面原因,治污還難以達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就這樣,作為污染與治理之間的折中產品,“霧炮”誕生順理成章。它的“萬炮齊轟”,也許是可以打出一個城市的清秀面容,滿足迎接國際奧委會官員現場視察需要,但正如噴射出的水霧一般,在未被根除的某些污染源不斷侵襲下,所謂的清秀,終究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透過“霧炮”發射出的茫茫水霧,公眾看不到任何針對環境保護的決心,反而又淪為“邊污染邊治理”戲目的看客。
也許霧霾扛不住“霧炮”的“突擊進攻”,但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特性,又豈是“霧炮”操作者所能料想到的。以“霧炮”來治霧霾,只不過是有關部門上演的一場“霧里看花”鬧劇而已,也就注定看不到霧霾野草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