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由浙江省科協、浙報集團主辦,浙江日報、省科技館、金華市科協等承辦的“科學+會客廳”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王浩“問診”江南水鄉,“開方”五水共治。
王浩院士說:“總體上,我國的水資源條件不是太好。就浙江來說,主要的問題是水質性缺水的問題。除了自然稟賦不足,我覺得水危機的本質就是人為因素。”他進一步闡釋說,人為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環保排放標準還不太科學,不切合實際。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發達的城市群,每100公里的河道密集有五六百家工廠,如果每個工廠都按歐美的標準排放一個單位,加起來就有五六百個單位,而整條河流的水環境容量卻又連五個單位都不到,排放量大大超過了河流能夠容納的量,就造成了水質等級急劇下降。
對此,王浩院士認為,我們首先需要有一套環境模擬技術。也就是說通過模擬要知道,一個河段不達標,點源貢獻多少,面源貢獻多少,內源貢獻多少,左岸、右岸、上游、下游、工業區、灌區、城市,各處居民點誰的貢獻大,誰的貢獻小,要把這個底數摸清,這樣才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理。在這個基礎上,根據浙江八大水系的水體功能,制定一湖一策,一河一策。針對每條水系,我們要先定它的水質等級,據此確定它的水環境容量,從而推導出入河排污的總量,再定消減量,然后分解到各排污口,最終確定每個排污口入管企業的排污總量。這樣,根據每條河的水環境容量定企業的排放標準,倒逼企業加緊治理污染。
其次,要大幅提高超標排污費;另外還有污水處理廠,要實行24小時監控。對污水處理廠,不能僅看它的設計能力,要看它的實際工作能力,進水口、出水口、水量、水質是不是都達到處理標準了。
王浩院士意味深長地說:“人類文明起源于河流,河流積淀了從古至今的文明故事,浙江有山、河、水、湖、濱海、平原,生態系統很活躍,比較健康。復原江南水鄉的面貌需要環保、水利、生態方面的科學家們帶頭,需要每一個人的渴望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