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到城市外交,讓人想起一件事,就是進來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沖突,這個沖突有文化上的沖突,有生活方式的沖突,也有道德水準等等各個方面的沖突。那么城市之間,香港和內地是不是有必要做一些城市外交?中國應該不應該與香港以及其他的城市做一些外交?這些問題都產生出來,看來城市外交有它的意義所在。
習主席最近的講話,之所以把城市外交和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并列,并不是因為城市外交高于這兩個,或者和它倆是一個層次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外友協這幾年的重要工作,或者說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亮點就是城市外交,因為它最近承擔了這樣的任務,而且做了大量的城市外交的活動。
所以習主席在講話里提“城市外交”,并不是說要向全國推廣城市外交多么重要,而首先是肯定對外友協的工作。
但是,城市外交還是很重要,是有原因的。城市非常重要、非常有活力,是一個國家的活力所在,是國家經濟、文化、政治的最重要的載體。
城市外交和民間外交、公共外交不是一碼事。城市外交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民間外交、公共外交的重點是講外交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是講外交的方式,是對外交方式的一種界定。而城市外交注重的是綜合性的。在城市外交當中可以看到各個領域的外交,比如說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可以在城市這個平臺上開展外交,同時可以開展民間外交、公共外交,甚至官方外交。像這次亞信在上海召開,這已經不再是官方外交了,成了民間外交或者公共外交。有人說“城市外交是一種半官方外交”,我是不能認同的,城市外交是個綜合性的,里面既有官方外交,也有非官方外交,也就是所說的公共外交或者是民間外交,其實也有各個領域的,比如經濟外交、文化外交、體育外交,各個方面都有。我覺得城市外交這種綜合性的平臺必須要做實,可以說它是一種次政府外交或者是說地方政府外交,但是不能說它是半官方外交。
另外,城市外交為什么在中國做得比較好?也是有原因的。中國城市官員的權力比較大,和對方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有時會面臨一些問題,就是我們定下的事情雷厲風行,立即執行,但是對方來不了,沒錢,或者說接待能力有限,尤其和一些國家做對接的時候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就是說在城市外交當中要注意到現在中國的城市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或者說是一個巨大的公司,它有非常大的資源,不光有經濟資源,還有政治資源,這點是我們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么樣更好地利用城市的優勢辦好城市外交。中國的城市外交,傳統上是以招商引資為主,這些年很多城市都是圍繞著這個目的來展開的。但是嚴格來說,這不能完全算是一種外交,或者說它是一種經濟合作更恰當。要做好城市外交,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要賦予城市以靈魂與人格。每個城市都有個性,遺憾的是咱們國家的城市有個性的越來越少。一般來說,中國的城市是一個鏈條,首先是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城市,開始做某些事情,比如說流行色、服裝,或者城市設計的理念,然后往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慢慢都會跟上。比如每個城市現在都有一個中心廣場,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歐式的別墅、校區,帶來交通擁堵在所不惜。這些問題都反映出來我們這個國家有時候還不太重視宜居的概念,特別不重視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以至于后來造了很多贗品,比如南昌的滕王閣就是一個巨大的贗品,類似這種情況起不到緬懷古跡、看真跡的作用。所以在這方面怎么樣賦予城市靈魂與人格,尤其是個性,而不要千篇一律。是我們下一步搞城市外交,每一個城市都要思考的問題。
其次,就是關于功能定位。事實上,真正能夠起到外交作用的往往是這種國際化大都市。因為這樣的城市一定程度上不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現在中國有多少這樣的城市呢?除了上海、北京,恐怕還很少,還有一些城市,比如說義烏。真正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屬于全世界。
這些國際化大都市之外,中國城市的功能定位很多、很豐富,除了國際化都市之外,還有歷史文化名城,這有很多,要注重,還有一些新興工業化城市,還有風景名勝城市。當然,更多的是一些惡俗的城市,比如說霧霾很嚴重,衛生條件很差,充滿了粉塵、煤炭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污染,尤其是北京周邊的城市處于這樣狀態。
惡俗的城市還表現在城市外交的定位很低,總是充滿著商業的銅臭氣,為了招商引資,總是做這個的話,當然有這個需要,政績GDP都要考慮,但是起到的外交作用大打折扣了。
城市要有生活氣息,要有生活情趣。林語堂說過,在中國的生活方式是“雪可賞,雨可聽,風可吟,月可弄”,這種生活方式在全世界都沒有。那么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和城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如果中國不能把這種生活方式、生活氣息展示出來,那怎么去做城市外交呢?
所以,城市在功能地位上要定位清楚,是國際化大都市,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是新興工業化城市,還是旅游城市,最起碼不要把自己搞成一個惡俗的城市。
再次,城市外交要因地制宜。我們要利用區位優勢搞城市外交。有些城市是內陸城市,但是有些城市位于邊疆地方,和周邊的國家的交往應該作為一個重點方向,像廣西、云南和東南亞聯系比較緊密,應該在這方面加強聯系、合作,尤其是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而不要一窩蜂地都和歐美這些國家建立友好城市,靠西南、西北的地方可以和中亞、西亞一些國家的城市結成友好城市,要強調因地制宜。
而后,要有互補性。利用中國南北氣候的差異,海南省可以和俄羅斯的一些城市——苦寒之地結成聯盟。讓俄羅斯人到海南來享受一下熱帶風情,對他們會有吸引力,同時我們沒有見過雪的南方同志也可以到俄羅斯看一看,這完全是互補的,東南亞國家和黑龍江的互補是一樣的,氣候旅游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還要加入對外援助的行列,就是多做慈善福利事業,注重環境保護,在減輕貧困、減災救災等方面開展一些重大活動,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也提升了國家形象,向全球輻射中華之光。作為城市,它本身在某些方面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是一個綜合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能單單用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來界定它,它也不是一種半官方外交。城市外交實際上與國家的外交更緊密一點,它是一個綜合的,本身就是一個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