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重要演講中,明確提出“多彩、平等、包容”是推動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必須秉持的正確態度和原則。這是構建平等包容的世界文明新秩序的重大思想,凝聚了一個文明古國的歷史感悟和現實思考,也展現了一個新興大國的泱泱氣度和文明自信。
世界上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習近平主席這一生動的比喻,傳遞出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珍視;“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應當以平等、謙虛的態度去尊重、了解、欣賞其他文明的真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在學習、消化、融合、創新中才能使文明充滿生命力。翻開歷史,不同文明的發展壯大永遠離不開與其他文明的交流溝通,才使得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為我們的共同財富并永久傳承。
“多彩、平等、包容”,是遠離文明沖突、實現文明和諧的箴言。有史以來,人類文明的互動一直以兩種面目出現,其一是對話溝通、和平傳播;其二是碰撞摩擦、對立沖突。選擇哪一種方式,直接關系人類的福祉與未來。今天的全球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多元、多種文明共存的狀態,不同文明的相對力量以及領導的國家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彼此之間最可能出現的就是相互疏遠冷淡,甚至是高度的敵對競爭、激烈的動蕩紛爭。與此同時,人類又面臨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和糧食安全、核擴散威脅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要避免“文明沖突”引發的恐慌和威脅,攜手解決共同面對的各種挑戰,就要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疑慮與隔閡,吸收不同文明中的智慧與營養,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使人類更加和睦,世界更加多彩。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是中華民族5000年積累形成的開放包容智慧,使得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仍完整延存,并依然充滿生機、繁榮興盛。從漢唐盛世的“絲綢之路”到明清兩朝的“西學東漸”,中華文明不斷吸收融合各民族的文化精華而豐富發展,也不斷促進著世界文明的豐富發展。失去開放包容,人類文明將失去發展動力,最終僵化衰落。中國要向世界、向未來貢獻新的文明成果,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植根于堅實的民族優秀文化土壤,也要廣泛吸納世界各文明之精華,寬容面對文化差異,積極促進文化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中華文明之干將會枝繁葉茂、常青不老,人類文明之樹也將在多元共存的文明交流中更加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