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來自政府、專家、水務公司三個層面的150多位嘉賓齊聚蘇州,共同關注太湖地區飲用水安全。住建部城市建司巡視員張悅用“大病初愈”來評價當前的太湖。
在當天的論壇上,張悅的主題報告是“生態安全——太湖水源的特征和保護重點”。這位被人們稱為學者型的官員,是一位技術過硬的專家。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無錫太湖藍藻事件中都有張悅的身影。
張悅指出,保護好太湖水關鍵在截源,要做到入湖河道清,決勝在岸上,污染少排放。他稱,經過多年的治理太湖水質持續改善。
飲用水安全在論壇上引關注。近一個月來,蘭州、武漢、江蘇靖江就發生了三起飲用水安全事件。統計顯示,近10年來中國水污染事件高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
如何保護好飲用水安全?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邵益生指出,現在要突破傳統的水廠凈化的界限,將飲用水安全保障向水源保護和管網輸配兩頭延伸,重點解決水源修復、生物預處理等技術規模化應用的難題,為“從源頭到龍頭”系統保障飲用水安全。
梳理近年來出現的飲水安全事故,一個共同特點是,工業企業成為重要的污染源。站在臺上,港華集團高級副總裁、華衍集團水務項目集團負責人孫云峰感嘆壓力很大,如履薄冰。他說,從水源地監測、水廠工藝改造,一直到用戶家里華衍都嚴格把好每道關。但他坦言,水源高風險正考驗著供水企業。
論壇上,業內專家表示,要保證居民飲用水安全,一定要兼顧高標準及嚴問責,更為重要的是對水質和供水設備要保持監測,與此同時對相關責任方的監管更是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