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時期的4萬個到如今僅存的3000多個,北京的四合院正走向消亡的邊緣。為保護四合院,北京首次摸底工作完成,近千個有價值的院落將收錄進《北京四合院志》。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的四合院因人口眾多,缺乏修繕而破敗不堪,還有一些修繕卻改作他用的四合院又因為遷走原住居民而缺少市井氣息。(5月12日《北京青年報》)
說破天,北京的四合院,其實就是老北京居民的房子而已。從乾隆時期的4萬個到如今僅存的3000多個四合院,應該是一種正常情況。如果幾百年過來,北京仍然到處都是四合院,仍然是乾隆時期的樣子,那么北京還是現代化的北京嗎,這可能嗎?四合院作為一種民居,都是土木結構,經過百年風雨侵蝕,破敗不堪,屬于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當然,對有文物價值的四合院,進行保護那是另一回事。但是,要想回到乾隆時期的四合院繁華景象,或者達到乾隆時期的數量,那怎么可能呢!
隨著新興城市的發展,新的建筑必然取代舊的建筑,這是總的趨勢。從本質上講,我們不可能做到保護古老的建筑,即使是采取了許多保護性措施,依然與保存傳統的格局和建筑形式尚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保護是有限度的,你無法保護夏商周時期的房子,只能留在想象里。所以說,對于北京的四合院,我覺得,除了具有文物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四合院以外,一般來說不必保護,更不必勞民傷財地進行大規模的具有商業色彩的改造。現在的問題是,不知什么原因,我們有些人對北京四合院賦予太多太神圣的意義,留念得似乎犯傻,仿佛北京的四合院不能碰一磚一瓦,這其實是把建筑和文物混為一談。古建專家表示,四合院原為農業時代的產物,其原有的材料、結構、功能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據介紹,北京在2008年之前按傳統材料修繕的一批四合院并不成功,造價高不說,房屋的節能、保溫、采光也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居住要求。
有人說,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既然是一部分,那就只保留一部分有文化價值的名人故居四合院好了,何必要對現存的3000個四合院感到遺憾呢?說實在的,在我看來,原汁原味的四合院有那么幾十個足矣,如果亂花錢去添加現代元素的陳設而改造成的新四合院,只能顯得不倫不類,一句話,再造一個乾隆時代是不現實的,也沒有必要,對于北京大多數四合院來說,破敗就破敗,沒有什么好可惜的,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乾隆爺的4萬個四合院又怎么樣,一個大清帝國還不是照樣滅亡,再多的四合院也擋不住“八國聯軍”。一個時代的終結而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啟,這是必然的,何況是幾處大雜院呢!為此,我提議,要防止病態的四合院留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