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私人購買補貼試點城市,深圳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銷售數量剛過6000輛,與原定在2015年實現累計產銷量3.5萬輛目標還差81%。優惠政策層出不窮,市場推廣難在哪?有專家表示,深圳正在運行的車輛電池大量損壞,充電站和出租車公司嚴重虧損。事實如何?當事企業如何回應?請看記者調查。
上路五年:公交出租使用率高,初步形成充電網絡
從2009年,國家四部委共同啟動“十城千輛”工程,深圳市現已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6650輛,其中,純電動出租車(俗稱“藍的”)投放達1100輛。如今,深圳大街上隨處可見“藍的”、混合動力公交車。由此帶來的節能環保成果初顯:碳減排量約16萬噸,節約燃油約5萬噸。
深圳五洲龍集團董事長張景新表示,跟國外汽車廠商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尖端技術還略遜一籌。“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我們也在不斷研發提高續航能力。現有電池充電一次可以行駛300公里到400公里。”積極推廣,搶占市場先機,是當前傳統車企瞄準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而對于消費者來講,買一輛10萬元的燃油車,上牌、交稅等需5萬元,一年中燃油、停車費、交稅等各項使用成本為2萬元左右。購買一輛純電動汽車需要25萬元,國家和地方政府各補貼6萬元,只需12萬元左右,牌照費用免除,使用一年只需用電1萬元。這樣綜合計算下來,新能源汽車優勢明顯。
“沒有汽油味、沒有噪音,沒有3元的燃油附加費。”市民小張表示,和燃油出租車相比,她更愿意選“藍的”。
充電樁方面,深圳全市配套建設快速充電站81座(其中公交場站74座、社會充電站7座,共計1100個快速充電樁),私家車用慢速充電樁接近3000個,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充電網絡。
深圳市發改委重大項目協調處處長陸象幀介紹說,未來深圳準備建立一個13.5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利用深圳強大的電子信息制造基礎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較完整的優勢條件,打造一個研發制造和檢測為一體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市場拐點:前期運營出現虧損,政策撬動初見成效
新能源汽車前景看起來很美,實際運營如何?
鵬程電動是國內首家規模化商業運營電動出租車企業,由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合資組建,運營1100輛深圳“藍的”。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運營前期,鵬程電動的確出現了虧損現象:“車輛數量太少,不能形成規模優勢,投入成本很難收回。”
對此,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并不否認,鵬程電動在前期運營到一年半多有可能虧損了700多萬元,“那時候是我們的探索期,不是傳聞中50輛車的虧損,還包括前期各種建設投入,司機固定工資發放,等等。”
但數據顯示,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鵬程電動開始盈利,一年盈利達2000萬元。陸象幀認為,從目前情況看來,正在接近市場“拐點”。目前深圳在技術及產能方面都已不是問題,關鍵還是要繼續加大政府產業政策的撬動以及創造更加完善的市場環境。
政策在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領域初見成效。李云飛表示,隨著E6、K9等新能源汽車被市民熟知,加之購置補貼,扶持政策向消費領域傾斜,普通消費者在私家車領域的購買熱情被激發。“去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3800多輛,今年增量明顯上升。2月E6銷量為238輛,混合動力車銷量為834輛,共計1072輛。”
陸象幀透露,未來深圳將著眼于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統一規劃。“比如,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需要預留汽車充電樁,沒有此項的開發商不能獲得準入。”此外,深圳市還將進一步完善配套扶持政策體系,擴展新能源私家車補貼范圍。優惠補貼政策從購買環節延伸至使用環節,在停車費、充電費、檢測費等方面給予優惠。
推廣壁壘:地方保護主義,充電樁建設滯后,消費者缺乏信心
截至2013年,新能源汽車年度市場產銷規模才達到1.7萬輛。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沒有根本起色。有補貼政策,未出過重大安全事故,為何普及難度如此之大?
業內人士張志勇表示,造成新能源汽車市場窘境的障礙之一就是地方保護主義。蛋糕還沒有被做大,已開始想劃分“勢力范圍”,某些傳統車企與地方政府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政策要求地方必須至少給予外地品牌30%的份額,這也等于變相承認了70%地方保護的合理性。”買外地的新能源汽車只能享受國家補貼,不享受當地政府補貼,這打消了很多消費者的私人購買念頭。李云飛表示,企業發展本身是著眼于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地方保護卻讓企業局限于當地,對車企自身、對行業都是無益的。
充電價格問題開始凸顯。現在充電樁基本上是由車企建的,此前南方電網也有建設,電價在1元錢左右。而有一家叫動力源的公司建設的充電樁,電價為每度電2元多。陸象幀認為,應當鼓勵第三方公司參與建設充電樁,電價可以上浮一些。有利潤才會有市場主體參與,從長遠來看,有利于行業發展。“但是政府需要制定充電基礎電價優惠政策,充電站享受大量用電工業戶優惠,價格不能過高。”
因城市用地緊張、充電樁建設嚴重滯后,五洲龍有500余輛新能源汽車無法上路。張景新呼吁,主管部門需盡快制定一樁一站建設標準,明確建設成本,配套使用場地,讓市場決定建設主體,推動充電配套設施建設。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疑慮,基礎設施網絡的不健全,讓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產品時缺乏足夠信心。
現階段,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銷規模有2000萬輛左右,但是未來年度產銷市場規模的最大空間至少在3000萬輛。張志勇表示,不論從能源安全方面考慮,還是減少霧霾的需要,新能源發展與推廣空間巨大。司機、企業、乘客對電動車的選擇依賴于技術發展;產業該如何發展則要市場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