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的城市,南京為最多,印象也最深刻、最美好,尤其是蜿蜒的明城墻,令我嘆為觀止。
近期,南京市政府相繼出臺《明城墻及周邊地區保護、整治和開放工作意見》和《2014年南京明城墻及周邊地區保護整治和開放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明城墻的保護和開放傾斜,今年8月1日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前,確保神策門至太平門,太平門、中山門至光華東街,東水關至西水關,清涼門至國防園,定淮門至獅子山,鐘阜路至中央門共六段25公里明城墻順利開放。還景于民,真正把明城墻打造成“民城墻”。
南京明城墻能有今天這般雄姿、這般榮耀,我認為,決不能忘卻一位先賢:朱偰。
1950年至1960年,各地“改天換地”催生的狂熱使得古城墻屢遭厄運。繼北京城墻大拆除,南京明城墻也被陷于“圍剿”之中。當時,南京市政府還成立了“拆城小組”專門籌劃、落實此事,除了政治鼓動外,還給拆城以經濟獎勵,拆下一塊城磚,可以賣一毛錢,并且把拆除明城墻作為救災賑濟的來源,對失業者實行以工代賑,最為惡劣的破壞方式是將明城墻拆下來的條石敲碎成小石子用來鋪路,簡直是視文物為糞土!
時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的朱偰,趕到毀墻現場,痛心得連連跺腳,直斥這是“敗家子”!他不顧被時人譏為“復古”、“守舊”、“遺老”,力排眾議,勇敢站出來以自己孱弱的身子毅然阻擋拆明城墻的惡流。為了保護明城墻,朱偰向南京市主要負責人提出立即下令停止毀墻的緊急建議,還替電臺撰寫廣播講話,又四處奔走呼吁,聯合社會各界來共同制止這一人為的災難。1956年9月23日,朱偰在《新華日報》發表《南京市建設部門不應該任意拆除城墻》一文,引發巨大反響,興師動眾的毀墻行為亮起了“紅燈”,從此,南京明城墻不再是城市建設的“磚瓦窯”,得以保存。如今,南京明城墻與西安城墻、興城城墻、荊州城墻組成的“中國明清城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朱偰的功績在于:為人類社會留下了一塊文化瑰寶。
作為一位政府官員,他具有勇于擔當的操守;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在大躍進時代,能保持清醒頭腦;在大潮流涌來時,能始終有自己的主見;在備受嘲諷的壓力下,能獨善其身,堅持真理;在可能“以言獲罪”的情形下,能公開發布文章,直抒胸臆,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膽識;需要良知,更需要睿智?!覀冋窃谶@個意義上,表彰朱偰的人生境界和學識品位。
南京明城墻傳承千年文脈。當人們穿越時空隧道夢回前朝,走進歷史滄桑體味遺韻時,切莫忘記了朱偰曾作出的卓然功績。為此,我建議: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人民在明城墻面前擇地立一座朱偰的雕像,以志紀念?!F今的城雕,像朱偰這樣杰出人物的雕像似應成為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