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 經環保部與農業部確認,北京市農業化學需氧量(以下簡稱COD)和氨氮已經分別下降了12%和10%,均已超額完成北京市政府農業水污染源減排考核指標,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完成 “十二五”農業水污染源減排任務的省市。
農業水污染源減排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重點內容,而降低農業COD和氨氮的排放是衡量農業水污染源治理的關鍵指標。北京市農業局深入落實黨中央對北京市農業發展的重要指示,采取多種方式防控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生態友好型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科學規劃布局。在綜合北京環境承載能力和農產品供應保障的基礎上,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效控制全市養殖場規模,科學規劃畜牧業發展布局,推進實施規模化養殖場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工程養殖場900余家。與此同時,實施“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的田園清潔工程”建設,建設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園80余個,推動種植業減排。
二是實施規模化畜禽糞污治理及循環利用。加大養殖業生產全過程監督檢查力度,運用厭氧發酵、生物處理、農田循環利用等多種技術,從源頭進行控制,嚴防亂排放污染環境的事件發生。一方面通過采取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固體)集中收集、儲存和發酵制肥等綜合利用技術,使糞便資源量利用占到全市總量的85%以上。另一方面通過干清糞工藝、厭氧發酵和生物處理等措施,實施污水(液體)治理和綜合利用工程800余處。截止至2013年底,全市COD、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別下降12%、10%。
三是加強科技應用,減少農業用肥用藥。在減少化肥施用量方面,通過采取化肥減量、有機替代、綠色培肥等技術,2006-2013年累計推廣測土配方肥59.37萬噸,推廣面積1219萬畝次,使全市化肥用量降幅達18.2%。在減少農藥減用量方面,通過建立綠色防控體系,推廣太陽能殺蟲燈、投放性誘捕劑、布設黃板色板等生物物理防治措施,使全市綠色防控面積從2006年的46.75萬畝增加到2013年的113.6萬畝,生物農藥使用比例占總量從4.8%提高到14.23%,化學農藥用量下降比例達到34.6%。
下一步,北京市農業局將以落實《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重點,爭取在2016年之前完成全部規模化養殖場治理,采取綜合措施,減少農業化學品使用量,使農業水污染源減排取得更好成效,促進生態北京建設。
名詞解釋:COD、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