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河南欒川縣老君山將20袋新鮮空氣送至河南鄭州綠城廣場讓市民免費“品嘗”,現場堪比輸液大廳。市民爭先恐后瞬間一吸而光,意猶未盡的市民甚至“擰干”已經干癟的空氣袋,擠出最后一縷空氣。(3月29日中國新聞網)
這是景區的一種營銷噱頭,景區拿出自己的優勢資源,結合現在的霧霾天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旅游,以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不過從人們主動參與的熱情中,我們可以看出,新鮮空氣對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人們是多么的久違,而久違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人們對環境惡化的焦慮。
蘇軾在其《前赤壁賦》中的話語:“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清風與明月,空氣與陽光,本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是無處無時不在的無價資源。但在今天何曾變得如此稀缺,引得人們如品嘗饕餮盛宴一般爭先恐后“品嘗”空氣?對此場景,有網友感嘆“真有點魔幻現實主義的意思”。
很顯然,我們缺的不是空氣,而是新鮮、干凈、清潔的空氣。在霧霾天氣吞噬大半個中國的當下,在霧霾天氣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時候,人們怎么能不焦慮?然而,藍天白云的失去,青山綠水的難得,陽光空氣的稀缺,還不是由于人類自身的急功近利造成的?高聳入云的大煙囪毫無顧忌地排放滾滾濃煙,深藏地下的粗管道肆無忌憚地排放散發著臭味的污水。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所說的“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得到驗證,我們不得不經受“無法呼吸的痛”的折磨。
實際上,在我國,空氣已有被當成商品來出售的先例。今年3月18日,浙江省臨安市推出了首批空氣罐頭,每瓶200毫升,售價10元。同時,貴州已正式啟動制造空氣罐頭計劃,力爭在今年6月20日前拿出首批成果,并計劃將其打造成特色旅游產品。無形的空氣搖身成為有形的商品,我不知道是應該贊嘆商家的精明,還是感嘆人類的“自作孽”。
在從法國赴美國的途中,藝術家杜尚被邊檢人員攔下,詢問鼓鼓的行李包里裝有何物?他隨口回答“巴黎空氣”。這一句玩笑話,觸動了杜尚的創作靈機,1919年他把一個玻璃器皿中的液體抽掉,然后將之命名為“巴黎空氣”。藝術家杜尚首創的空氣罐頭是種詩意的藝術,象征空氣無所不在,藝術也無所不在。
誰曾想到,今天的空氣罐頭卻成了貨真價實的商品。不過我們在花錢盡情享受空氣商品的時候,不要忘了品嘗空氣商品背后的嘲諷和警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