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未動,房價已先行。盡管京津冀協同發展尚沒有具體規劃,但北京周邊房價已開始“亢奮”。一周多以來,保定多個樓盤價格上浮10%,涿州一些現房遭搶購,燕郊個別項目單價從萬元以下飆升到1.5萬元。有專家呼吁,要警惕京津冀一體化出現“房地產化”苗頭。
需要警惕環北京地區房價的先聲奪人嗎?假如京津冀三地確實形成共識,讓北京周邊地區承載首都部分職能,承載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就會大大增加,對房地產項目的品質要求也會更高,供需關系和質量要求的變化,都會讓環北京地區的房價進入上升通道。這是市場決定的。
而且,環北京地區的房價,本來就是“擠出效應”決定的。因為無法支付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成本,才導致大批人轉向周邊尋找居住地。在環北京地區的通訊、交通與北京實現更暢通的連接之后,“擠出效應”的成本將大大下降,在周邊地區居住將成為更經濟的選擇,同樣會帶動房價上漲。這是現實決定的。
此外,長遠看,假如京津冀一體化確如預期那樣產生聚合效應,那么區域內房價的總體趨勢也只會是上升而不會是下降,因為單元土地所產生的利益將會持續上升,北京與環北京地區的地租級差將因此減少。這是發展決定的。
如果北京地區房價上漲的成因就是這些,那么無需警惕。但實際上房價上漲的成因要復雜得多,需要警惕的是導致房價變動的原因中,除了市場的因素,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如果區域內城市出于財政考量,在行政上導向或者配合房價上漲的新勢頭,那么確有把京津冀一體化的經念歪了的危險。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目標,既不是單純為了區域內某一地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條件,更不是為了給房價上漲提供政策支持。不看到這一點,滿足于地價和房價的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就可能失掉大局,打亂一體化的節奏,提高一體化的成本。
因此,環北京地區房價該不該上漲,要看是誰在主導。如果是市場主導的結果,就不存在什么道德與否、正確與否的辨別,如果是行政意志主導或者配合的結果,那么從一體化的大局出發,必須糾偏。最好的糾偏,不是打壓房價,而是讓京津冀一體化方案盡可能達到最優化。有了這個主軸,房價的變動就將只是附加效應而不致影響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