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治理之路
時間:2014-03-28 12:10:58  來源:城市化雜志 

  NO.1  長效立法

  煙霧事件使英國公眾飽嘗工業文明輝煌背后的苦果,事后復盤,第一元兇是煤炭燃燒。從18世紀60年代瓦特發明蒸汽機伊始,英國的工業化進程歷時百年,到19世紀70年代基本完成,曾經的“世界工廠”名副其實。經濟繁榮加速人口和工業聚集,煤炭在英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支撐其高速發展的主要能源。1800年,英國煤年產量1000萬噸,此后每十年翻一番,到1913年,煤產量打到28700萬噸。以煤炭為燃料的各類工廠排放的煙塵以及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大量排入大氣中。
  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然落下,一萬兩千多個生命的隕逝讓英國人痛定思痛,著手建立更嚴格有效的空氣立法。立法是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1863年,英國議會通過第一個《堿業法》,其目的是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有毒氣體。1874年議會再次頒布第二個《堿業法》。1906年,在這兩個法案的基礎上頒布了《制堿法》,明確了散發有毒氣體行業的名單,以控制化學工業的有毒氣體排放。20世紀,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又加重了大氣環境的污染,為此,1926年出臺了《公共衛生(煙害防治)法》,1930年又出臺了的《道路交通法》。1954年,倫敦市出臺《倫敦城法案(多項賦權)》  (CITY OF LONDON(VARIOUS POWER)),控制煙霧排放。
  1956年,世界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 ,1956)誕生,其中包括一系列控制空氣污染的法規條例,主要內容如下:

  禁止排放黑煙
  主要控制對象是從房屋等煙囪排放的黑煙,其色度是以格林曼級二級為標準。超過這一濃度的全部禁止。家用火爐超過一定規模的要報備官廳批準。公民有為火爐配備除塵裝置的義務。對火爐的構造和燃料、煙囪的高度也做了相應規定。該法案對汽艇、汽車、商店、教會等非居住區也進行了限制,將《制堿法(Alkali Works Act)》所規定的行業以外的其實也單位也列為控制對象。

  指定禁煙區域
  地方公共團體根據主管大臣認定的命令,負責指定禁煙區域。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協會的年報和地方行政官廳的白皮書記載,截止至1962年底,所頒布命令達13000份之多,這些命令所覆蓋的區域,占全國總面積的11.66%,而指定區域內的房屋等物件數,占總物件數的17.4%以上。在指定區域內居民必須用無煙煤或天然氣。而為此支付的改造費用由個人、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以3 :3 :4的比例承擔。

  防止煤煙和煙囪限高
  法案敘述了防止煤煙的方法,規定了測量排煙量義務。同時,對建筑物煙囪的高度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在提交建筑申請時,如果其煙囪存在排放有毒氣體并無有效凈化能力的風險時,則相關機構單位不予批準。煙囪的高度應結合該地區環境,以條例的形式頒布標準,同時在標準中注明煙囪高度的計算方法和限制方法,以便地方公共團體執行。
  《清潔空氣法》賦予地方代理執行的權限,同時對處罰標準作出了規定,每案每天科以10—100英鎊罰款,地方官員如果泄露其所在職務上的秘密,則要卸職并處以徒刑。1959年英國政府組織專業人員赴全國調研,以確保法案的實施真實有 效。
  1968年,第一版《清潔空氣法》到期,第二版在其基礎之上對汽車尾氣排放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以鞏固空氣質量的改善。該法案承認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為零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求相關行業在燃燒煤炭、液體或氣體燃料時采用高煙囪。因為煙囪高度的增加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物向地面擴散,從而提高空氣質量。
  1974年出臺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從空氣到土地、水域的保護條款,并增加了控制噪音的內容。據測定,1976年冬,倫敦的能見度比1958年增加了3倍,市區冬季的日照時間比1958年以前提高了七成。過去由于污染而消失的百余種小鳥,重新飛翔在倫敦上空,給舊日“霧都”帶來勃勃生機。1979年,經合組織第二次環境部長會議提出環境政策核心重點“防”高于“治”,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此后英國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實行城鄉綜合規劃,全面解決布局不合理問題;實施環境影響評議制,使得有害環境的工程在立項就得以控制;綜合治理,將工業生產全過程中的污染物都納入治理范疇;采用最有效最經濟的技術,以及征收“交通擁堵費”等措施。

  NO.2  推廣綠色出行

  政府的限制私車出行及推廣綠色出行為減低污染也助了一臂之力。倫敦2003年2月17日推出征收“擁堵費”政策,現已實施11年。機動車“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7時至下午6時”駛入市中心時,需要繳納擁堵費用。星期六、星期天、公共節假日等不用繳納。實施以來,“擁堵費”的收取標準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每天8英鎊(約合80元人民幣),漲到了每天10英鎊(約合100元人民幣)。市政部門每年收取的擁堵費高達2億英鎊(約合20億人民幣)左右,全部用于投資交通設施建設,比如說改善公交網絡、進行路橋建設、加強道路安全等方面。
  隨后,在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法方案里,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同時,先后兩任倫敦市長身先士卒騎自行車上班,為推廣綠色出行不遺余力。與此同時,構建發達的地鐵網絡和完善的公交系統是倫敦應對交通擁堵的重要方式,密如蛛網的倫敦地鐵線路超過400公里,目前75%在中心區上班的人使用鐵路網絡。此外,倫敦還大力發展公交車專線,里程近300公里,并且采用低票價吸引公眾乘坐,倫敦18歲以下的少年都可以免費乘坐有軌電車和公交車。
  不僅如此,為了“強制”大家采用公共交通,倫敦城和很多市中心商業區都不設停車場。這迫使很多上班族不得不搭乘公共交通,或在進城前轉乘和租用各個街角都有的城市穿梭自行車。
  目前,每天進入汽車收費區域的車輛數目減少六萬輛,廢氣排放降低12%,公共交通運營的收入增加20%,公眾的出行時間縮短14%。


  NO.3  建設衛星城疏導城市人口

  上世紀50年代末,倫敦在離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徑內建成8個被統稱為“倫敦新城”的衛星城,用以疏導城市人口。基于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大城市常見的人口過度集中,居住條件惡化,房價難以負荷的問題,在倫敦也得到緩解。
  1946年《新城法》通過后,倫敦掀起了新城建設運動。到上世紀50年代末,在離倫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徑內建成8個被統稱為“倫敦新城”的衛星城,衛星城與倫敦市區間通過公共交通網絡連接。旨在通過這些“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內部平衡和自給自足”的衛星城疏導城市人口。經過為新城引進企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一系列措施,這一時期開始,以大倫敦地區為核心,形成了倫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徹斯特城市群,倫敦都市圈由封閉到放射,既形成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都市經濟區,也避免了單中心城市高度集中的城市弊端。倫敦市中心的上班族多數住在城郊,發達的軌道交通有效解決了日常往返等問題,而且伯明翰、利物浦、曼徹斯特等城市商業發達、生活舒適,為倫敦承擔了相當一部分人口壓力。
而針對倫敦市區居住人口、特別是“無房”外來人口,倫敦也積極通過發展公房和住房租賃市場解決問題。上世紀70年代開始,倫敦市政府實行住房制度改革,并于1980年、1984年、1986年相繼頒布了《住房法》、《住宅與建筑法》、《住宅與規劃法》等法案。自此之后,政府持有的公房開始大規模出售給普通居民和其他私人機構,并鼓勵居民通過租房、抵押貸款購房等方式解決住房問題。
  雖然倫敦住房供應更多地轉向市場機制,但也通過住房補貼等方式保障了弱勢群體的權益。統計顯示,目前英國居民中有68%的居民擁有自有產權住房;另外32%的居民租房為生,其中22%向當地政府租賃公房、10%租住私人房屋。

  NO.4  產業結構調整

  應該說,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才是英國摘掉“霧都”帽子的最終保障。英國政府通過對傳統制造業、煤炭采掘業的補貼大幅度下降,使得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的紡織、造船、機械、鋼鐵等產業大幅度萎縮。其他一部分制造業,如航空、化工、機電、石油等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從規模型生產向高端的設計、集成、概念化產品和附加值更高的品牌產品方向轉變,使得產業結構的重心由工業內部轉向服務業。與此同時,政府加大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到1989年,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2∶40.2∶57.6調整為1∶31∶68,基本完成了由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的轉變。
  截止2012年,英國第三產業占比高達78.2%,遠高于世界63.6%的平均水平。英國利用高端產業鏈優勢,把產業鏈下游的高能耗產品轉移出去,實現了降低能耗的目的。

  NO.5  建立聯合治理機構

  英國的霧霾治理之所以成效明顯,還得益于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多個部門的聯合治理。1996年4月1日,英格蘭環境保護管理機構進行重大改組,將國家河流管理局(NRA)、英國污染監察局(HMIP)、廢物管制局(WRA)、環境事務部(DOE)下屬的一些分支機構合并,成立了統一的環境管理機構——英國環境署,這一新的管制機構在環境保護與環境管理方面采用了更為綜合的方式,首次把土地、空氣和水資源的管制納入了一個統一的軌道。不得不說的是,英國皇家污染檢查團在環保過程中,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并及時做出書面報告,將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聚合在一起,發布階段性研究結果并制定國家環境控制標準,其作用不可忽視。

  NO.6  加強城市綠化

  英國還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多管齊下治理霧霾。首先是加強綠化,政府和公眾達成共識,即綠地具有控制都市蔓延、保護開放空間、滿足視覺愉悅、娛樂消遣、保有經濟資源、處理廢棄物、自然保育野生生物等功能,在景觀、歷史意義和舒適方面也具有特別價值。倫敦各市鎮在進行綠地建設時主要靠行政立法和全民參與,如Camden約有一半的樹木為私人所   有。英國是率先實施綠化帶的國家。
  分析起來,英國綠化的主要經驗是類型多樣和法規完善。前者是說綠地分級系統完整,根據規模、功能、服務半徑、位置等分為六級配置,環城綠化帶楔入式分布,通過綠楔、綠廊和河道等,將城市各級綠地連成網絡,而這也是被科學證明最有利于城市生態的一種設置。同時,類型不同的綠地也發揮不同的空間功能,如公共開放空間(public open space)、城市綠地空間(urban green space)、 都市開放場地(metropolitan open land )、綠鏈(green chains)等等,人本主義思想蘊含其中,綠地規劃時已將綠地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人均公園面積、綠地空間布局和功能狀態對人的滿足程度和綠地可達性等因素納入視野。從而達到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化建設。
  自然保護法規規定,廢氣的墓地、垃圾堆場、鐵路、水庫和深坑等均作為半自然保留地,這也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重要的棲息生境。世界公認的城市生態環境優劣的標志就是鳥類及野生動物出沒的數量。倫敦的野生動植物數量可觀,有100多種定期在大倫敦地區繁殖的鳥類,其中市區有30種。此外,還有狐貍、獾、鹿等哺乳動物。目前,倫敦雖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綠化面積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倫敦城區面積的三倍。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也仍舊保留著海德公園以及詹姆斯公園等大片綠地。若以皮卡迪廣場為中心、以3英里為半徑作圓,這個圓圈里有大小園林80處,綠地覆蓋市區面積約25%。


  NO.7  建立完善的空氣監測體系

  英國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空氣監測體系,自動監測站遍布整個英格蘭。自動監測系統為英國政府隨時監控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提供了強力支持。據統計,英國現在已經擁有超過1600個空氣質量監測站,包括自動和半自動監測站,其中有120個站自動向公眾提供每小時的監測數據,而且監測站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官方網絡不但發布大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還專門開發了google earth圖層。倫敦空氣質量網申請了“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賬號,開發了iPhone應用軟件為用戶報告不同監測點的污染指數分值,民眾通過PC終端或者移動終端下載相關軟件后,即可直觀地看到英國本土所有監測點全部污染物的數據和趨勢。科研力量的參與是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另一大特色,不少研究機構及高等學府在相當廣泛的基礎上參與了環境監測和防止污染的研究工作之中,里丁大學,阿斯頓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高等學府分別對車輛排放污染物、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對農作物和土壤的影響甚至是煙囪的設計和安裝位置等具體問題進行了研究。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