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時間:2014-03-28 12:08:23
來源:城市化雜志
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最早進入城市化的國家。到1900年,英國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75%,實現了高度城市化。然而,在創造輝煌工業文明的同時,潘多拉的魔盒也悄然開啟,國家的繁榮強盛并沒有體現在人民日常生活之中。一個岸芷汀蘭、郁郁蔥蔥的鄉村社會逐漸被煙囪林立、烏煙瘴氣的城市社會取代,城市病也接踵而來,貧民窟是當時重災區之一。隨著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住房和公共設施嚴重不足,但資本家的天平永遠往利益那邊傾斜,不愿意砸錢改善工人的居住條件。奉行“自由主義”的政府聽之任之,使情況不斷惡化。同樣原因也導致空氣污染、勞動條件惡劣、道德淪喪和犯罪等各種社會問題。從大量文學作品中不難發現對那時城市的描述反復會出現“惡臭(effluvia)”一詞,呼吸系統疾?。ㄖ饕獮榉谓Y核、支氣管炎、肺炎和氣喘)高發已成為非常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在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推動下,英國政府開始正視“城市病”的存在:1865年和1868年,議會兩次建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對全國的環境污染進行調查,并出臺相關法律,規范企業的社會責任。政府的觀念也隨之改變,從自由放任轉為主動干預,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和監督機制。從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英國還數次修訂《工廠法》,不斷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倫敦的大規模重新規劃的現實契機并非政府有意為之,而是起源于這個城市歷史上的一個污點:“倫敦毒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