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自己蹚出來的,我們不能對生活失去想象力
驀然回首,我在外打工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與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一樣,我也是少小離家,懷著對外面世界的無限向往,踏上綠皮火車去遠方追求夢想。這些年來,輾轉多個省市,曾不分晝夜地工作,也曾撕心裂肺地想家,直到生活在奮斗中慢慢變好。
16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去湖北一個縣城的建筑隊當小工。混沙、搬磚、擰鋼筋,什么都干,一天只有兩塊錢,但我干得也起勁。回老家結婚后,我又遠赴東北打工,進過廠房,磨過豆腐,還當過搬運工。收入雖然微薄,勞動所得,依然充實滿足。
時間倏忽而逝,孩子逐漸長大,我和老婆盤算著找一份工資高點的工作。于是,2008年,我們來到無錫一家模具廠打工。兩口子一個月工資加起來接近4000塊錢,收入還算可以。開爐工每個月比普通工人多一兩百塊錢,我就拼命與師傅套近乎,希望學習技術、多掙工資——盡管要面對的,是一千多度的高溫。
說來慚愧,我和老婆一年回家一次,為了打工掙錢,老的小的都顧不上。我們在外務工,老人在家種地、帶孩子,這種家庭分工越來越難以為繼。父母年齡大了,腿腳不便,各種疾病開始顯現;大孩子13歲,小學六年級,小的也開始上學,孩子不好好讀書,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我們也想過把孩子帶身邊上學,但在當地插班很難,打工子弟小學也不多,而且條件簡陋、師資薄弱。孩子的問題,讓我們左右為難。
一年365天,卻只能和自己的骨肉待上幾天,每念及此,都感到錐心刺骨的痛。孩子媽媽有時候想孩子,眼淚直掉。但有什么辦法呢?我們在外面牽掛孩子,孩子也在家里思念我們。聽孩子奶奶說,我們離開家的第二天,小孩子就興奮地說:爸爸媽媽還有299天就回家了!因為他們走的時候說再過300天就回來了。還沒聽完,我和老婆已經涕淚縱橫。
孩子的未來,就是我們奮斗的動力,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大學,讀書改變命運。我不會使用計算機,也缺少一技之長,與制造業升級的要求還有距離,我和很多工友常感到,自己正被快速行進的時代甩在后面,但我堅信人人都有夢想,人人都有機會。我們得奮力抓住時代的尾巴,把孩子送上時代的列車。
其實,希望就在眼前。現在種地,不僅不交稅,國家還給糧食補助;固始縣這兩年注重招商引資,很多工廠就設在了家門口;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民工技能培訓,也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對于未來,我和老婆打算或者返鄉就業,既能在家門口工作,也能與孩子團聚;或者與工友合伙做點小生意。總之,路是自己蹚出來的,我們不能對生活失去想象力。
短暫的春節團圓之后,我們又遠赴他鄉了。但我在心里告訴自己:暫時的離別是為了長遠的團聚。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努力工作,在偉大的時代幫助你們成就出彩的人生。
(作者為河南省固始縣往流鎮司樓村農民,本報記者李拯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