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3月5日人民網)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鎮化如何走、走到哪里,關乎整個中國現代化的謀篇布局。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城鎮化的規劃部署已經由傳統的硬件規定改為“以人為核心”,而“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有更有歸屬感、更顯質量、更有魅力。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有歸屬感。中國人的安土重遷觀念相對更重,而城鎮化的過程必然會涉及到人口和住所的遷移,在此背景下,“此心安處即吾鄉”顯得尤為重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及其家屬真正的轉為“城鎮”市民,人口就會安定下來;而建立居住證制度,并將教育問題捆綁解決,無異于消除了進城人口的后顧之憂,讓“走進來”的人更加無憂。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有質量。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在避免人口過度向經濟發展地區集聚的同時,支持中西部開發;提高產業發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從業,讓農業轉移人口安居樂業;而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則提高了城市容載量,提升城鎮化質量。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有魅力。城鎮化的人口上去了,配套設施上去了,相應的城鎮化管理不能落后。加強城鎮化管理創新和機制建設,既防止了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職能混亂、管理混亂現象,又通過加大棚戶區改造,對城鎮原有貧困人口進行扶助,真正消除貧困,從而讓城鎮化成為均衡的城鎮化。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將會再造故鄉,在推動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的基礎上,讓“回得去的是過去,回不去的是故鄉”這這種現象不會出現。我們堅信,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此心安處即吾鄉”會沖淡那無法安定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