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家住南京鹽倉橋東街的一名空巢老人莫名其妙地向鄰居門口潑開水,此舉引起鄰居恐慌便報警。民警到場后通過交流,發現老人內心孤獨,情緒上有波動。當天夜里,民警陪老人說話兩個多小時,直到老人困倦入睡。(2月25日《揚子晚報》)
還記得“百萬尋狗”的曹老師嗎?還記得河南洛陽一對空巢老夫婦在出租屋內去世的獨死悲劇嗎?如今這位莫名其妙向鄰居門口潑開水的空巢老人正用另一種方式宣泄著內心的空虛寂寞,這也如同一面鏡子,將老齡化社會中的種種現實困境與短板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早在1999年,我國已進入國際公認的老齡化社會。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預計“十二五”期末,全國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由此可見,關愛“空巢”老人既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常回家看看”的入法,將子女的道德義務上升為法律義務,可是并沒有讓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明顯改觀,“空巢之痛”依然沒有得到根治。
筆者認為,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是根治“空巢之痛”的根本之道。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兒女把物質給予作為盡孝、盡責的唯一方式。但是,住洋房、穿名牌并不代表老人的富有,其實,現在大部分的老年人不缺物質上的保障,而是精神空虛。哪個老人都想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而如今能真正享受這天倫之樂的老人恐怕寥寥無幾吧?筆者呼吁天下子女,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合理分配自己的愛,盡管您再忙、再累都要常回家看看,因為您的父母正翹首期盼著您的歸來。
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完善老年人服務體系。我國已建立老年人服務體系,隨著“空巢”老人基數不斷增多,我國養老事業面臨的挑戰也將持續加大,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發散思維,采取多種措施來填補老年人精神上的情感缺失,讓“空巢老人”不再在精神上游離于現實社會之外。社會各界可以組織和招募“敬老、愛老”志愿者,與老人聊天、陪老人吃飯、聽老人講故事、建立老年人活動交流中心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社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