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樓市治理步入全新軌道的起始之年,樓市走勢又將如何?房價是漲還是跌?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不過,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隨著“擠泡沫”的繼續,一二線城市房價將持續上漲,但增速放緩,三四線城市房價則有穩有跌。
但這一預測并不準確。春節前后,全國樓市普遍降溫,一線城市更趨于明顯。尤其隨著返鄉潮出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似乎一下子從喧鬧擁擠變成了“空城”,春節期間樓市也率先觸碰到冰點。九成城市出現環比下跌,部分城市甚至出現“腰斬”現象。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也首當其沖。
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北京樓市僅有7個項目開盤。無論是同比2013年1月17個項目的開盤量,還是環比去年12月份24個項目的開盤量,2014年開局,北京樓市供應量都出現明顯銳減。同時,根據中指院對1月份43個主要城市住宅市場交易情況的監測發現,超過九成城市樓市成交量環比下跌。
市場人士稱,今年市場在春節前就出現冷清,因為2013年“國五條”雖沒有起到作用,但到了11月份各地紛紛出臺了一些政策,對購房心理有些影響,而且之前樓市漲了一年多,購買力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加上信貸方面也沒有放松,也直接會影響成交,這說明市場開始進入調整的臨界點了。
從去年開始銀行對房地產貸款收緊到現在,資金一直是大問題。目前,開發商普遍感到資金緊張,只有一級開發商能從銀行貸出款來,其他中、小開發商都沒辦法貸款。從各大銀行的2013年報數據發現,去年上半年,工行、建行、農行、交行對開發商貸款余額約1.45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用于優質客戶。
業界更為擔憂的是,如果樓市的形勢進一步惡化,不排除銀行會為收回開發商貸款而采取更嚴厲的措施。這也許給人的感覺是釜底抽薪。屆時,在人們最為關心的是,誰是第一個倒下者?什么時候到來?
按慣例,銀行出現了問題,政府會兜著,而開發商出現了問題,政府肯定是不會去挽救的。顯然,“要死肯定是銀行先死,開發商后死”的觀點不攻自破。
那么,當開發商紛紛倒下或退出市場時,銀行雖然不會受到非常強烈的影響,但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為呆賬壞賬在所難免,盡管各家銀行通過它的抵押物能夠回收一定的資金,但畢竟還是會有所損失的。
無論是被融資切斷觸發,還是被需求崩潰觸發,樓市的任何泡沫破裂都將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效應,因為中國在最近的歷史上還未經歷過這樣的危機。如果樓市持續降溫,泡沫破裂風險高達80%,國內房地產業大規模洗牌估計很快會到來。
由于是國內房地產業已陷于瓶頸,當前,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經濟轉型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況且,在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和作好相關準備之前就盲目轉型,其代價將會更大。
客觀的說,政府高層現處于兩難。國內制造、服務、出口等行業都面臨十分困難的時期,房地產業自然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柱。一個被經常引用的數據是,房地產業每增加1億元投資,其他23個相關產業就將相應增加投入1.479億元,在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和提升就業率上,有其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一直以來,房地產業是各級政府保持經濟增長的最大希望所在,但副作用是,由于把房地產上升到支柱產業的地位,導致現在的房價持續攀升。房價上漲,自然民怨沸騰;但房價下跌,一樣會民不聊生,因為房地產牽涉到太多行業,一旦樓市崩盤,中國經濟也好不到哪里去。
與中國股市相比,樓市之于中國經濟的現實意義更加突出。當樓市今后成為各級政府的麻煩時,誰能夠化解這個矛盾呢?這顯然是一個未知數。
古語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于中國面臨著樓市的尷尬局面,我們將前面這句古語引申為,成也樓市,敗也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