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不可否認,近三十年間,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非常驚人。據數據統計,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52.57%,城鎮人口約7.2億人,該數值也基本達到全球的平均標準。
不過,按照嚴格的城鎮化率劃分,中國的戶籍城鎮化率更具參考意義。據數據統計,當前我國的戶籍城鎮化水平僅為35.27%,遠遠低于全球52%的平均水平。需要一提的是,中國土地城鎮化的發展速度相當迅猛。十年間,城市面積擴張超過60%。相反,作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即人的城鎮化卻發展得相對緩慢。
多年來,部分地方為滿足政績需要,將城鎮化扭曲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以近年的資料顯示,在一次調查的12個省區中,有12個省會城市要建造新城,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要建造新城,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于是,在瘋狂的造城運動中,大量土地被強征、大量樓房被強拆,大量的農民被迫趕上了高樓。更為普遍的是,因安置補償的不合理,配合部分地方的野蠻行動,農民基本無處申冤。
此外,處于半城鎮化階段的農民基本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即社會保障服務沒有得到同步性跟進。根據數據統計,當前外出農民工達到2.5億人。其中,大部分農民工沒有城鎮戶籍,而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放心保)以及工傷保險的比例分別為14.3%、16.9%和24%。多年來,戶籍、住房、教育、就業等問題時刻困擾著農民工的基本生活。
城鎮化對地方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正如上述提及的造城運動一樣,大力推進城鎮化不僅有利于完成地方的政績需求,而且還會對地方的財政形成很大的影響。有部分地方指出,當地的城鎮化率每提高1%,即可拉動GDP1至1.5%,新增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1億元。當然,不同地區的拉動效果各不相同。不過,城鎮化確實滿足了部分地方的發展需求。
鑒于部分地方瘋狂式的造城運動,造城的資金來源必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自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配合國家對地方的政績考核,地方的財政壓力長期存在。面對造城所需的龐大資金,地方必須借助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渠道來籌集資金。
近年來,在地方債臺高筑的背景下,舊債還沒有還清,新債就開始形成。隨著地方債務償還高峰期的出現,地方債務的償還問題便引起了社會的重視。更有甚者擔憂,中國或將上演底特律式的破產危機。
不過,由于我國在相關的法律中并沒有地方破產一說,地方負債破產現象幾乎不可能在國內發生。對此,配合國內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相應的監督體系并沒有完善,實質上是縱容了地方非理性的造城行為。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潛在的弊病卻逐步浮現。而大力發展城鎮化作為未來長期性的戰略目標,必然會牽涉到巨大的利益鏈條。那么,中國式的城鎮化還有退路嗎?
縱觀新中國城鎮化的四大發展階段,目前正處于加速發展期。據媒體統計,1949年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僅為10.6%,而1978年該數值依然維持在20%以下。三十五年間,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從17.9%提升至52.57%,平均每年提高城鎮化率達1%。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縮減城鄉間的發展差距,并對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近期提出的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為例,擬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質上也為未來的城鎮化加速推進奠定了基礎。除此以外,國家也逐步拓寬住房保障的渠道、強化農民工的醫療、教育等服務,擬進一步減輕農民工身處半城鎮化階段的壓力。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敏感時點,而新型城鎮化也助推著經濟轉型的升級。新型城鎮化作為未來中國長期發展的戰略性任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發展的進程。可見,中國式的城鎮化已經沒有退路可言。
展望未來,國家應該繼續強化“人的城鎮化”,進一步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此外,必須遏制部分地方盲目造城的亂象,強化地方的問責機制。當然,城鎮化畢竟是一步險棋,也將會深刻影響著中國數十年后的發展。接下來,關鍵看管理層的智慧和魄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