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在城鎮化進程推進中,地產商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作為地產行業,2014將會以什么樣的行動來惠及農民呢?正在參加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北京國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企業家委員會副主任房超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這是個很大的命題,目前地產商們還沒有完全把觸角延伸到這些城鎮去,不過未來十年,這些新建設的城鎮區域或將出現很大的產業。
房超表示,隨著人類社會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是個必然的趨勢。我國的8億農民,未來或許連1億都用不了,勞動力既然要消化,就必然要進行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就自然帶來了城鎮化。
“事實上,從建國到現在每一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城都的進程。但現在如果是對城鎮化有效、科學地引導,避免不科學的一些做法,就會極大地節約社會資源。”房超說。
房超認為,城市化的發展對各方面勞力產生了需求,就自然要有人進城,但是政府要將他們安置到哪里應該有所表態。首先,要讓農民安居樂業,而不是成為盲流。如果工作穩定,適時就可有條件地與勞動保險結合;其次就是有效地引導,比如今年放開的土地產權流轉。
“土地流轉后農民可以以轉包的形工將土地轉讓給其他經營者,有了收入,他們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經營,這時候城市就需要建立一些相應區域集中的城鎮。如果城鎮能夠有效地合理規劃,節約用地,集中進行服務配套,這能夠極大地促進民生,改變農民的原有生活狀態,使得城鄉差距縮小,農民自然也愿意留在這樣的新城,而這些城鎮的建設工作就是地產商需要擔起的責任。”房超說。
由此,房超也產生一個大膽的設想:目前地產商們還沒有完全把觸角延伸到這些城鎮去,不過未來十年,這些新建設的城鎮區域或將出現很大的產業,并且這種業態完全有可能占據行業半壁江山。
移動互聯時代,每個行業都面臨著如何進行產業升級轉型,如何變革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大考,一些先行的地產商已經將整體戰略擴張至資本和金融領域,原有租售樓的模式已一去不復返,涵蓋高端旅游產業模式,產業驅動模式,大產業圈,新城鎮、新農村模式建設成為地產業界的新方向。2014年也是國華置業公司的改革創新年,房超表示,公司也同樣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苦苦思考變革和轉型的方向,但現實中做起來并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