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霧天和霾天呈現“此消彼長”的格局。中東部地區平均霧日數16天,較常年偏少8天,為1961年以來最少;平均霾日數36天,較常年偏多27天,比2012年偏多18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其中,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區,霾日數超過100天。專家表示,霾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污染,也和一定的天氣氣候條件有關。
長江流域靜風日年增1.5天以上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指出,霾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污染,但一定的天氣氣候條件也有利于霾的形成。降雨、降雪對大氣中的霧、霾能起到清除和沖刷作用。從降水日數來看,1961—2013年,全國降水日數減少明顯,近50年來減少了10%。西北地區東部、江淮、華北、東北西部等地降水日數每年減少0.5—1.0天。
大風有利于驅散霧、霾。從平均風速來看,1961—2013年,我國平均風速呈減小趨勢,平均每年減少0.01—0.05米/秒,部分地區平均風速每年減少超過0.05米/秒。靜風、微風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從靜風、微風日數來看,1961—2013年,我國靜風、微風日數出現顯著增加趨勢,靜風日數長江流域增加比較明顯,每年增加1.5天以上。
今冬總體偏暖,不排除倒春寒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1月12日,這個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偏高0.6℃,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的話,今年冬季有可能成為一個暖冬。
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介紹,去年12月1日入冬以來,我國氣溫的總體特點是比常年同期偏暖,按照氣候統計標準,全國氣溫偏高0.5℃以上,就是暖冬。張培群說,這個冬季我國偏暖的主要原因,是北極的冷空氣對于東半球的影響比較弱。冷空氣主要集中在北極地區,不時向極地外地區擴散,入冬以來已有兩到三次大規模向極地外擴散,基本上擴散的區域是西半球。
張培群表示,目前北極極地冷空氣狀況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后期會有一定調整。在冬季后期出現強冷空氣或春季時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目前不能排除。
今夏還會“南旱北澇”?目前難下定論
2013年夏天我國一度出現“南旱北澇”的局面,南方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的同時,東北等地卻遭遇洪澇災害。根據《公報》,2013年我國降水總體呈“北多南少”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大部降水比常年偏多,黃淮、江淮、江南、西南東部降水比常年偏少。
今年夏季降水仍然會“北多南少”嗎?宋連春說,從監測來看,中國東部主要雨帶存在10—20年的周期性變化規律,自2009年以后,雨帶在往北方推。盡管我國雨帶可能出現年代際(十年周期)轉型,但也不能排除年際之間會有差別。今年夏季北方是否多雨,要到3月份時,根據當時的大氣、海洋等狀況進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