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等方面情況。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回應“張家口上百萬防護林瀕臨衰死”時表示,這些樹大面積死亡,90%的原因都是到了生理衰竭期,是自然老化、自然死亡。
壩上防護林與京津風沙治理工程不同
談及“壩上地區防護林死亡”,張永利介紹,林業局多次派調研組、派各個學科的專家實地去調查會診,這些林子都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末期到七十年代的初期營造的。在媒體上看到,這些林子跟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治理工程聯系在一起,實際是不了解情況。
張永利指出,三北防護林是1978年正式啟動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2000年前后才啟動的,而河北壩上的林子都是上世紀70年代早期以前營造的,大概有150多萬畝。
楊樹生長30年后進入衰竭期
談及為何出現林子大面積枯死,張永利表示,因為當時是成規模造林,而且是同時造林。按照相關技術規程,楊樹,特別是這個地方大面積栽植的小葉楊,它的生命周期決定了這些樹木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到了生命末期。“根據相關技術規程,楊樹26年至30年時就到了生長頂峰,隨后進入衰老。所以90%的原因都是它到了生理的衰竭期,是自然老化、自然死亡”。
此外,張永利也表示,這些年來的干旱和地下水位下降,當時造林時投入不足,采用扦插造林的辦法,樹體的生命力稍差,也加速了這些樹木的老化死亡。據中新
相關
2020年濕地不少于8億畝
昨日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近10年間,我國濕地保護面積增加了525.9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有多個省份出臺了省級濕地保護條例,一些地方還把濕地保護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的政績考核。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總面積為5360.26萬公頃,濕地率為5.58%。近10年來,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5塊,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279個,新建濕地公園468個。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小區并存,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
但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近10年來,我國濕地面積同口徑下減少了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2萬公頃,減少率為9.33%。此外,河流、湖泊濕地沼澤化,河流濕地轉為人工庫塘等情況也很突出。
“造成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氣候變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占用和改變濕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張永利指出,影響濕地的主要威脅因子已經從上一次調查時的污染、圍墾、非法狩獵三大因子變化為這次的污染、圍墾、基建占用、過度捕撈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五大因子,我國濕地資源面臨的威脅呈增長態勢。
據悉,國家林業局在剛出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中劃定了濕地保護紅線:到2020年,中國濕地面積不少于8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