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治堵還是治霾,都需要精準地公布數據,并對各自的污染貢獻率精確掌握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最近一篇研究論文稱汽車尾氣對北京PM2.5的貢獻不足4%,引起社會熱議。來自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專家們專門對此進行了研討,認為盡管目前尚沒有一個機構能給出PM2.5源解析的確切結論,但“4%”這一數字顯然被嚴重低估了,城市機動車排放對PM2.5的貢獻不容忽視。
記者注意到,其實在張仁健研究員的論文中提到二次無機氣溶膠的平均貢獻高達26%。而據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的研究員韓應健近日對記者介紹,二次無機氣溶膠主要包括硫酸鹽和硝酸鹽,而硝酸鹽是最初的氮氧化物在空氣中反應變成的細粒子。硫酸鹽主要是工業燃煤引起的。而汽車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經化學反應可轉化為硝酸鹽。因此,在提到汽車尾氣對PM2.5產生的貢獻時,應包括由尾氣排放直接生成的一次顆粒物和經化學反應的間接二次顆粒物。
記者認為,此次社會各界對機動車尾氣對PM2.5貢獻率的高度關注是件好事,推動媒體進一步向受眾講清了相關科學知識,并引發各界對PM2.5源頭數據精確分析的關注。
目前,各地對霧霾治理高度重視,扎實地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行綜合治理。然而科學、精確地確定污染源應當是首要工作重心。目前,公眾能夠見到各種版本的數據,例如,根據北京市環保局提供的PM2.5來源分析,機動車尾氣排放貢獻率為22.2%,僅次于區域傳輸的24.5%,排位第二;若僅測算北京本地的PM2.5排放源,機動車尾氣的貢獻率超過了三分之一。
而據北京多家媒體報道,2013年年初環保部就提出要求全國監測系統開展源解析工作,重點解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還有一些省會城市,并提出明確的進度表。到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結果。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解析結果要報國務院,并向公眾公布。這一官方解析數據更值得期待。
在記者看來,打好霧霾治理這場戰役需要精確的霾源監測和分析數據。例如,長期以來,環保部門、地方治堵部門總是習慣性地發布機動車保有量、機動車尾氣對污染的貢獻率。其實就大城市而言,這種粗略的分類非常不精確,不利于精準地確定霾源。因為機動車包括摩托車、三輪低速貨車、重型載貨載客商用車、乘用車等,不管是治堵還是治霾,都需要精準地公布數據,并對各自的污染貢獻率精確掌握。
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5億輛,其中汽車1.35億輛,占53.9%,私家車超過8500萬輛,比10年前增長13倍。而對于擁有543萬輛機動車的北京,私家車、摩托車、重型柴油車等相關細分數據也應公開,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PM2.5貢獻率的監測。
舉例來說,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近日表示,北京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未來或將在山區擴充站點,并在進京高速公路沿線增設更多的交通類污染監控站點,以更加精準地掌握機動車尤其是重型柴油車的排放對大氣污染的貢獻。因為占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約5%的重型柴油車,貢獻著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50%,主要行駛在進京高速公路和六環、五環路,沿線亟須布局監測站點,以更加精準地對機動車污染進行研判。
也就是說白天擁堵的小轎車固然是污染源,但是由于外地柴油品質差,圍繞北京環路行駛的重型柴油車對PM2.5的貢獻率仍不可低估。這充分反映出相關部門針對霧霾源頭的解析需要再細致一些。籠統地以機動車為評估對象,不管汽油車還是柴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不管是汽車還是農用車、摩托車,明顯是欠火候的數據。污染源頭數據更細致,治污的手段才能更精細,更有針對性,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