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原則上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在現實中還面臨用水觀念陳舊、技術瓶頸制約以及“借梯漲價”疑云等三個難題。(1月5日《北京日報》)
說中國城市水價低確實不假,水浪費現象也很嚴重,通過階梯水價增強公眾和社會節水意識很有必要。但自來水作為壟斷供應的公共產品,即便是輕微價格調整也會引發公眾的擔憂。類似的還有燃氣價格。譬如2013年3月,有不明信源的消息稱,當年4月天然氣價格將上漲。于是多地出現市民排隊集中搶購天然氣的現象。以至于最后,國家發改委不得不出來辟謠,天然氣漲價消息是無稽之談。
和階梯電價類似,相關部門和地方水務企業會制定一個較低價格的基本用水區間,超過之后才會逐步提價。理論上說,這是在考慮公眾的承受能力。問題是,公眾在水價上的博弈能力不足,階梯水價之后很可能出現水價普遍上漲的局面。相關部門數據顯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供水企業虧損,而造成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水價過低。實行階梯水價,對于供水企業來說,會不會導致他們他們借機漲價呢?
其實當初實行階梯電價時,公眾就有這樣的擔憂。因此,除了報道所言的一些憂慮外,譬如一家一戶、每月查水表這些問題需要解決外,第一檔用水量的制定特別需要尊重公眾實際情況,絕對不能讓公眾吃虧。另外,和階梯電價一樣,冬季、夏季,大城市、小城鎮以及不同區域,第一檔用水量應該是動態的,不能一條線劃死。
不否認,倡導公眾節約用水是有必要的,不少城市,包括水價較高的港澳地區也都是這么做的。但任何水價政策,都要考慮自來水的公共屬性,因此,至少普通家庭用水,只要在一定的用量內,水價再怎么提高(階梯水價)都不能過高。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在這一點上,公眾的博弈能力不夠,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堅定站在公眾一邊,稍微妥協吃虧的必定是公眾。
至于所謂中國自來水企業不少虧損,這個理由就更不能作為水價上漲的借口了。虧損很大程度是因為政府公共投入不夠,不少水企除了要承擔供水責任,還要負責管道建設維護、以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而供水本身,其實很多還是有盈利的。不僅如此,即便政府投入不足,為何不少城市供水企業依舊是盈利的呢?那些不能盈利的水企,自身也應該找找原因,不能只想著漲價。
還不得不說的是,價格和成本、質量是密切相關的。中國自來水問題非常嚴重,根據《新世紀》周刊的報道,2009年全國40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的交叉水質檢測顯示,僅有58.2%的水廠出廠水質是合格的。不少水源地被嚴重污染,而自來水企業在制水設備的投入和水質提高上,卻沒有太多作為。實行階梯水價的同時,這些問題也應同步解決。
當然,水價不是單純的自來水價格,還包括污水處理、水資源成本等等,有些問題的解決確實需要投入,自來水作為公共產品,用水者承擔部分責任也是應該的。但應該明確的是,提高水價中的哪部分價格應該足夠透明,程序上要經得起考驗。其實,說到底,水價上漲的言論之所以被公眾所批評,很大程度是因為,包括自來水在內的公共產品,目前的定價機制太隨意,很大程度上由相關企業和部門說了算,公眾當然擔心階梯水價就是變相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