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服務意識,多些問計于民,代步車困局必能早日化解
最近,全國多個城市對老年代步車、電動三輪車等加大管理力度,這讓那些平時用代步車外出或接送孩子的老年人一時陷入糾結當中。代步車安全性的爭論,查抄、罰款等強硬舉措引發的非議,反映出迥異的利益訴求和錯位的價值取向。其背后復雜的利益糾結,繞不開也躲不過,亟須有關部門直面和化解。
交管部門關于代步車安全性的質疑,諸如沒有經過碰撞測試、安全性無法確認等,某種角度上確是事實。但在代步車車主眼里,代步車通常不上機動車道,其安全性無需和普通機動車相提并論。在“人身安全”這個看似重大卻又非常具體的問題上面,交管部門的理論分析,與車主自身的理性判斷存在較大差異,相關說法自然難以得到車主認同。
應該看到,代步車日漸受到歡迎,恰恰說明現實當中旺盛的需求。溜達、買菜、送孩子,代步車的便利性、靈活性顯而易見。另一方面,距離較短、多為小巷子的路段,可說是城市的“毛細血管”,正是公共交通難以抵達的遠端。選用代步車出行,透出的是車主的現實無奈。
代步車、三輪車異軍突起,還暴露出公共交通及公共服務的短板。盡管在城市生活,但孩子上學并無校車。正如不少人所反映,他們用代步車接送孩子上學,是由于孩子要求7點多就得到校,早晨時間較緊,公交車不多,孩子在時間上等不起,有的家庭所住地方還沒有方便的公交車,甚至坐公交還得倒車,上學的時間無法保障。有的因限購無法買車也只好求助于不污染環境的代步車,有的家庭有私家車但因堵車只好再買輛代步車送孩子。而三輪車,更是當今社會紅火的快遞業中,穿行于各地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們的謀生工具。簡單取締三輪車,他們又如何工作?人們面臨的這些尷尬和困境,交管部門可能“永遠不懂”。
交管部門的強勢,還是催生社會悲劇的引子。就在幾天前,河北省唐山市一個路口,一輛送快遞的電動三輪車在被執勤交警攔截,車主在與交警爭執過程中情緒失控,引發自焚,導致車主和交警不同程度受傷。這一事件,更將弱勢群體的傷痛與無助,以一種極端方式展現到公眾面前,令人惋惜,更當發人深思。有序管理三輪車、代步車等問題,尤其是更多體諒底層群眾的現實困難,幫助他們化解難題,無疑值得相關部門重視。
如果說代步車、三輪車發展是亂象,到今天,各地相關部門難辭其咎。各個城市銷售代步車的店鋪存在了多年,政府部門允許其存在和銷售,正是對代步車、三輪車可以行駛的默許。如今忽然予以封殺,不準它們上牌、又不準其上路,這讓買了它們要送孩子的車主情何以堪?
冤家宜解不宜結,民怨宜紓不宜堵。正視車主接送孩子等現實困難,暢通溝通渠道,加強資格認證登記,嚴格行車時間管控,明確行車車道,都有助于保障道路秩序和各方安全,也是增強公共服務針對性、提升公共管理精細化水平的必要舉措。簡單化地予以封殺,是推卸管理責任,無視群眾利益的蠻橫舉動。
公共管理的舉措和水平,其實更多決定于背后的管理理念。這些年來,無論是北京嚴格施工管理,給高三考生營造良好的備考環境,還是南方多省的交警出動警車,跨省為回家過節的民工摩托車隊開道,種種溫情舉措,都贏得了社會的普遍稱贊。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舉措,正越來越得到社會的歡迎。
代步車、三輪車所陷困局,其實也是當前不少城市社會管理中新出現的一個難題。多些服務意識,多些問計于民,類似困局必能早日化解,成為破解難題、凝聚共識、實現共贏、共建和諧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