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差別化”票價方案正在醞釀中。日前,北京市交通委舉行的例行發(fā)布會上,市交通委運輸局副局長馬伯夷透露,目前有四個方案都在考慮之中,包括“僅高峰期漲價”、“普遍調價”、“按里程分段計價”以及“有漲有降”等方案。馬伯夷說,地鐵票價,需要通過精準調價、多管齊下,才能避免公共交通補貼過度擠占民生支出,同時保護超過六成的出行剛性需求,讓政府和市民各自承擔的價格壓力保持在合理比例。(12月19日《北京晨報》)
曾經,北京地鐵2元通票引得國內其他城市民眾“羨慕嫉妒恨”。如今,北京地鐵“低價”時代或將成為歷史,原因依舊很老套:客運壓力太大導致運營安全存在隱患。人多、車多造成的擁擠幾乎是大城市的通病,如何緩解人口激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無疑將考驗地方政府的管理經驗及水平。
據了解,此次調價的目的是希望能用價格杠桿,把北京地鐵從每平方米擠著10人降至5人。聞及此,倍感笑意。中國的很多城市管理者似乎都樂于用數字來彰顯其管理水平。譬如,之前有城市在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時提出:廁所內的蒼蠅不能多于2只。不知有關部門在制定這樣的數額限定時,有沒有規(guī)定專門人員來核對此數目呢?
北京地鐵擁擠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其他配套設施尚未跟進完善的情況下,盲目用價格杠桿來限定每平方米的人數,無異于紙上談兵。
有專家指出,目前北京地鐵“普惠式”的價格方式是不可持續(xù)的,提價是未來的必然趨勢??v觀各種漲價理由,最終都得出北京地鐵需漲價的結論。這似乎也印證了網友所說的“只要論證就要漲價”的怪圈。
理論上,價格上漲確實可以起到減少客運人流壓力的作用,但同時被忽視的可能是多數地鐵族的民生訴求。即便漲價之前,在北京2元地鐵票價和4角公交車票價之間,很多上班族仍會因地面交通擁堵舍棄公交而選擇地鐵出行。由此可見,價格僅僅是民眾出行時考慮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決定性因素。
地鐵漲價之后,如果大量客流因地鐵漲價而涌向地面,原本資源有限的地面路況、車況又將如何應對?另外,地鐵漲價勢必也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漲價風潮:公交漲、出租漲……“漲”字背后,撇下的不應是被一路壓“跌”的民眾訴求。
漲價若能從本質上改變擁擠局面,民眾當然拍手稱快。如若“錢進而不前進”,人們難免會為這次漲價植入“抓錢”的嫌疑。由此可見,漲與不漲,遠不止一紙決定這么簡單,如何應對日益增加的客運壓力乃至調整城市整體規(guī)劃才是最終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