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中國的城鎮化應注重質量以人為本
時間:2013-12-20 15:59:49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金德鈞 

945b8eef992649e5542a838a3c868d2b.jpg

    中國的城鎮化除了與世界各國城鎮化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以外,還有幾個突出的特點。第一大特點就是中國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由農村遷移到城市的人口,數量特別多;第二大特點是城鎮化要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第三大特點就是新型城鎮化要突出以人為本,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
    城鎮化的根本內涵是讓農民變成市民,城鎮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當前,中國的城鎮化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也到了必須要注重質量的時候了!現在存在的突出的問題是,人進城了,但還不是市民,或者說土地被城鎮化了,人還沒有被城鎮化,也就是說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很值得關注。

第一、遷移人口數量巨大,應重視半城鎮化現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非農就業人員從1978年的40152萬人增加到2012年的76704萬人,截止到2012年,我國農民工數量達到2.6億人,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向非農產業轉移。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最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總人口為13.56億,其中非農人口4.7億,戶籍城鎮化率為34.71%,比2010年增長0.5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全國常住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城鎮常住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2010年增長1.59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表明,全國非農人口總數及增長速度均大大低于城鎮常住人口總數和增長速度。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我國半城鎮化的研究,我們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的城鎮常住人口與城市化委員會的戶籍非農人口進行了對比,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的城鎮化率(按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數計算)分別為36.09%和49.68%,明顯高于城市化委員會(按非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計算)發布的26.08%和34.17%,相差分別高達10.01和15.51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人口普查的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明顯高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0年五普的城鎮化率均高于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城鎮化率,尤以浙江、廣東和福建最為突出,兩者之差分別高達26.56、24.47和21.34個百分點。
    在2010年六普已發布城鎮常住人口的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六普的城鎮化率均高于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城鎮化率,兩者之差最為顯著的分別為浙江、福建和安徽,分別達30.68、23.14和20.30個百分點。把六普已發布的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化率與五普的相應數據進行對比,我們發現五普、六普與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城鎮化率的差距并無明顯縮小,有的地區甚至有擴大的趨勢。也就是說進城務工了,仍沒成為市民的人數正在增加。兩億多農民還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候鳥,這種半城鎮化問題嚴重存在,何談城鎮化的質量?這應引起高度重視。
    我們應該采取什么對策呢?我們認為,一方面要下決心解決戶籍問題。將這些城市有穩定就業和居住的外來人口逐步登記為城市的居民戶口,使他們平等地享受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基本的公眾服務。另一方面要重視新市民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想建設國際化都市的城市,更應該重視市民的素質提高的問題,使他們具有現代意識,現代知識和現代技能。只有認真地解決了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才能算得上真正實現了人的城鎮化,才能有高質量的城鎮化。

第二、要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
    我國有超過十三億的人口,糧食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要解決好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不可動搖。工業化發展直接帶動了城鎮化,同時城鎮化也離不開農業的發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生產會極大提高農業生產率,為城鎮提供農業產品,同時也使大量農業人口有條件脫離農業轉移至工業和服務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直到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工業勞動生產率相當,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才會完成。這也是發展經濟學家劉易斯對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發展過程的描述。
    回顧我國城鎮化的過程,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后通過集中發展城市工業來建立基本的工業體系,還是改革開放后通過農村改革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城鎮化的進展與經濟的發展是基本匹配的。但與工業化發展程度比較起來,農業現代化的進展明顯偏慢,絕大部分農村還是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18億畝耕地分散在近2億戶農民家庭,很多都是靠婦女老人在耕種。農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也很低,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剛才在第一個問題我已經用數據分析了我國的城鎮化與半城鎮化問題,在這里,我再說明一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仍處于中期階段,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提高城鎮化率并不意味著要把所有的農村變成城鎮,更不是要把所有的農民都變成城市人。城鎮化與工業化需要農業的現代化做支撐。工業發展需要而且能夠吸納農村的富裕勞動力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的前提,而農業只有實現了現代化,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出勞動力進入支持城市經濟發展,才能為工業產品提供大量的原材料,提供龐大的消費市場。因此說城鎮化的基礎是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城鎮化。
    因此,我要特別強調,中國的城鎮化不能忘記農村和農民。農民為國家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廣大農民是巨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收入多少,消費能力的強弱會極大地影響城鄉的消費水平和社會購買能力,除了影響城鄉經濟的有序、穩健和快速的發展,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是城市興起的基礎,離開了農村生產力發展城鎮化就失去了基礎,在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絕不能忘記農村,忽視農業,更不能剝奪農民,要因地制宜推動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的現代化。
    中國要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需要突破許多政策障礙,值得高興的是,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要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這將極有力地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第三、一定要搞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剛才,為了方便對比研究,我引用了2010年和2011年的城鎮化率,其實,截止2012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2.57%,這就說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全世界的城鎮化率的平均值。城鎮化隨著人從農村到城市,實際上是有三個過程在發生,一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二是城市建設和擴張的過程,三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過程。隨著幾億人口進入城市,我國城市規模迅速擴張。由于基礎薄弱,設計標準偏低,投資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城市基礎設施普遍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比如,普遍的交通擁堵,各種交通資源不能很好匹配;城市排洪系統標準太低、老舊,與先進國家相比落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市政管網老化,管理混亂;污水處理覆蓋率不高;垃圾處理方式落后;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嚴重不足,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十分突出等等。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9月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包括“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四大方面的重要建設任務,強調對在建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抓緊施工,對新的工程在科學規劃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之上,加快項目的開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是這些年來困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問題。《通知》明確指出,一方面,要確保政府的投入,加強非經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要推進投融資體制的改革,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的建設。通過共同努力,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
    這是一個難得的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機遇,把每個城市的基礎設施規劃好、建設好。特別要強調的是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提高工業化施工水平,大力推行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要進一步提高施工的機械化水平和施工過程的精細管理,保證工程質量穩步提高;要積極推進建筑垃圾、路面廢舊材料的再生利用,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總之,堅持綠色施工,堅持質量第一,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損害,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提高我國的城鎮化質量做出貢獻。
    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了關鍵的時期,一方面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我們也面臨很大的困難與挑戰,這就很清醒地警示我們:中國的城鎮化不是可以穩操勝券的,而是將面臨兩種局面,一種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順利地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復興;另一種可能是低水平徘徊,表現為經濟大起大落、社會建設萎縮、生態環境惡化。因此,中國在推進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才能取得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城鎮化的勝利果實。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