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破產法院法官3日裁定,底特律符合美國《破產法》第九章關于申請保護的資格,該市正式宣告破產。在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剛剛興起的時候,這種來自異邦的警鐘值得地方政府重視。
底特律曾是美國第四大城市。1896年,亨利·福特在位于底特律的廠房里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于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底特律也因此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之都。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依靠地下豐富的煤鐵資源和廉價的內河運輸,一躍成為美國重工業中心,逐步使美國擺脫了對歐洲進口工業品的依賴。底特律歷史地位由此奠基。
底特律的發展模式,與當下中國工業城市發展模式如出一轍———資源型單一發展。底特律是所謂“大廈集群”的受害者。城市發展采用了以大企業為龍頭、通過大規模修建辦公樓、體育場館、交通設施等來刺激增長的戰略。這種大工業和基礎設施先行的模式,使城市發展過度依賴單一的汽車業,違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最終也讓底特律成為美國汽車業衰落的直接受害者。
就在危機爆發前,底特律80%的經濟依靠汽車產業,由此形成一個汽車產業鏈條,汽車年產量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從業人員近20萬人,約占全市職工總數的40%以上。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給了底特律致命一擊,作為核心制造業的三大汽車公司裁員高達14萬人,城市開始逐漸淪為空城,最終不可避免的走向破產。
如今,大家都把底特律當成反面教材,可惜的是,這種模式在中國卻仍被諸多地方政府視為掌上明珠。
眼前可舉的例子很多,2008年鋼鐵價格見頂,鞍山市經濟開始走出滑坡。2012年煤炭進入嚴冬,神木、鄂爾多斯等炒煤圣地相繼進入破產邊緣。此外,云南東川、湖北黃石、甘肅玉門,這些都是依賴著單一資源模式發展的城市,也都隨著產業的沒落或者資源枯竭經濟快速衰落。
一旦出現了經濟下行等環境因素,那么這些單一產業城市的風險抵御能力嚴重低于綜合型城市。尤其是類似制造業或者重工業為支柱的地區,畸形發達的第二產業擠壓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金融業。由于資源行業競爭力強、貸款風險小,金融機構“壘大戶”現象突出,抑制了對中小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支持動力。這導致金融業的資產配置功能在產業過度集中的城市中,不僅無法發揮正面作用,反而會加速城市瘸腿發展的規模,進而累積風險。
2011年,中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總共有69個城市上榜,而到了今年,這一數字進一步擴張到了118座,涉及3400多萬人口,城市發展模式的轉變已經迫在眉睫。
為什么中國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這種毛病,準備去走底特律的老路呢?說到底,中國有太多的地方政府參與到經濟和產業的決策中,從產業園區到新城開發、再到招商引資,政府之手無處不在,但實踐證明,政府往往不比市場更聰明。政府的職能應該是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營造出優秀企業或產業發展的平臺,而這又恰恰符合政府改革簡政放權的大思路。未來中國的城鎮化模式,應該是以此為藍本實施的,兼顧特色與綜合的城市集群。特別是在經濟轉型的筑底周期,這種模式才顯得更加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