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財經頻道 曾會生)11月12日,持續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
專家指出,按照現有的速度,15-20年后我國城鎮化就能達到國際平均水平;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表明農村宅基地入市轉讓流通的可能性加大;城鎮化的核心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一體化、均等化,包括不存在戶籍的差異,社保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覆蓋全體國民。
城鎮化更健康發展 15-20年后可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從篇幅看,公報對城鎮化的著墨不多。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表示,三中全會公報中沒有提戶籍等城鎮化相關制度改革,因為公報更多是宏觀原則,不會詳盡到具體政策。
“公報主要是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推進城鄉一體化,包括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很多制度性的安排,也包括對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安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分析,這些安排結合起來,形成以工促農、以城補鄉的機制,必將會使我國整個城鎮化進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進展更緊密地統一起來;而且會使新型城鎮化更加健康,高質量、高水平地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為52.6%,城鎮戶籍人口只有35%。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表示,這個數據并不高。張立群認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常住人口、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的市民化步伐要加快。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13日撰文強調,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在曹遠征看來,只要照著非農人口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過15-20年中國的城鎮化就可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專家分析宅基地流轉或加快
對于公報中提出的“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多數專家認為未來農村宅基地的轉讓和流通會加快。
曹遠征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預計是農村宅基地可以自由轉讓和流通。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認為,目前來看,城鄉一體化是一個重點,這不僅牽扯到土地、戶籍和財政問題,還牽扯到各階層利益、收入分配、城鎮化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發展和穩定。
張立群認為,三中全會公報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點很明確,比如城鄉之間資源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這兩點都強調城市和農村良性循環、相互促進關系的建立。資源平等交換和對農民的合理補償,農村人口可以從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上獲得合理的回報。
公報在另一處還指出,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則分析,土地制度可能會有重大變化,土地流轉加快推進,同地同權。
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11月13日報道,安徽省20個縣、區將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工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轉讓、出租等方式流轉,用于工業、商業、旅游和農民住宅小區建設,未來還將建設統一的城鄉土地交易市場。
城鎮化核心是社保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
城鄉二元結導致我國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易鵬認為,公報中提到了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鎮化體制就是對戶籍制度改革的回應。“戶籍是名,公共服務均等化才是實”。
“戶籍的背后就是公共服務的不均等。”曹遠征解析,真正的城鎮化就是農民工市民化,城鄉一體化就不存在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差異,人口可以自由流動,城鎮化更核心的是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社會、全國民,社保和教育資源等做到國民均等化。
他認為,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比城鎮化更高一籌,公共服務全國統籌,延伸到農村,完全不存在城鄉差別了,農民的保障水平跟城市一樣,或者提高農民的社保水平,逐步縮小差距。
張立群分析,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就業、各種產品和技術等等,一方面對于進城農民工,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的加強,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待遇和福利;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務要加快向農村人口轉移。
“社保體系應考慮可持續性和公平性。”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13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強調,公平性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大致均等化,但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都應該享受到全國最低標準的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