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能源供應,還是從經濟性考量,加快推廣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都要比迷信“煤改氣”科學許多。作為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實施能源轉型的主要路徑
霧霾天增多,環保壓力增大,相關分析表明,燃煤排放是空氣污染的“禍首”,一時間“煤改氣”呼聲漸高。在北京,今年將有93座燃煤鍋爐房被改造成燃氣鍋爐房。鑒于京津冀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劇,有人甚至提出,在該區域全面實行“煤改氣”,除增加跨區送電外,要將區域所有燃煤電廠改造成燃氣電廠、燃煤鍋爐改成燃氣鍋爐或用電鍋爐。鄭州、西安、蘭州等環保形勢嚴峻的城市也相繼拿出“煤改氣”規劃。
不可否認,傳統燃煤電廠、燃煤鍋爐環保水平低、空氣污染物排放多,即便近年來我國不斷抬高環保門檻,推出“史上最嚴”、“世界最高”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但由于燃煤總量尤其是燃煤發電比重過大,燃煤污染物排放總量仍是空氣污染的重頭。
但大規模“煤改氣”也并非想象中美好,無論是從能源供給,還是從經濟性方面,都存在很大隱憂。
我國天然氣資源稀少,長期以來,國內天然氣供應主要依賴進口,每到消費高峰,“氣荒”就頻頻出現。現在大規模的“煤改氣”,勢必帶來巨大的天然氣供需缺口,一旦燃煤鍋爐改造完成,氣源卻供應不上,燃氣的環保效益也只能是“畫餅充饑”。供電、供暖、工業用能不能停,在能源剛性需求面前,大家很可能重新燒煤,由于是臨時舉措、缺乏環保監管,屆時污染可能比現在更大。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不變的前提下,放棄資源豐富的煤炭,轉而大規模發展資源匱乏的天然氣,顯然會抬高能源對外依存度,增大能源安全風險。
“煤改氣”巨大的改造、運行成本,也會給政府和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從政府看,除了要承擔不同程度的改造補貼外,還要擔負起天然氣管道和儲氣設施建設的巨大資金投入。從企業看,除了改造成本外,還要承擔比煤炭高出數倍的天然氣費用,即便買得到,也很有可能用不起。一旦經濟性得不到保障,盲目推開“煤改氣”工程,無異于爛尾工程。
其實,要環保,“煤改氣”并非唯一選擇。作為世界上少數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我國煤炭領域的科學研究從未間斷,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和完備,其能源利用效率之高、污染物排放之少,與天然氣比肩已經不是夢。在中小型電廠、工業鍋爐方面,有水煤漿技術、煤粉燃燒技術等,有的燃燒效率達到99%以上,排放出的灰渣是白色石灰粉,可以直接使用。在大型燃煤電廠方面,在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濕式除塵設備即將國產化,其運行維護成本不僅比燃氣改造低,甚至低于當前主流的布袋除塵技術。我國自主研發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也已經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燃煤電廠有望實現“近零”排放。
應當看到,我國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仍無法改變。無論是從能源供應,還是從經濟性方面考量,加快推廣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都要比迷信“煤改氣”科學許多。當前,制約我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社會對煤炭存在偏見,許多人一提起煤,就認為污染大,抵制燃煤;二是扶持政策欠缺,許多地方都沒有政策引導和改造補貼。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讓更多、更好、更符合國情的新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一線,才是我們這個富煤、貧油、少氣國家實施能源轉型的主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