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發布中國城鎮化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流動打工主體,而“90后”農民工群體僅3.8%愿意回鄉務農,75%的人“選擇經商、開辦工廠或去企業工作”。相關數據為了解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教育的作用和需求提供了新的依據。
據介紹,此次公布的數據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中國城鎮化與勞動移民研究”項目研究成果。該研究自2009年啟動以來,對全國進行代表性入戶抽樣調查,樣本覆蓋了中國大陸的31個省、市、自治區,共完成有效成人樣本12540個,其中流動人口4386個,還對0-15歲少年兒童7517個樣本進行調查。
眾所周知,城鎮化是當前中國社會歷史巨變中的一個核心議題,牽涉數億中國人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研究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指出:“教育在城鎮化中起著非常核心的作用。我們過去過多地將城鎮化理解為物的城鎮化、土地城鎮化,而實際上城鎮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鎮化意味著人的素質提高,進入到文明的生產體系和生活方式中來,靠的就是教育。因此,國家應該通過教育環節來推動城鎮化。”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50萬至400萬農村學生考入大學,800萬至1000萬農民通過中等職業教育進入工作崗位。李強認為:“這部分人的城鎮化潛力很大,也關系著我國勞動力素質提高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李強建議,應通過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吸收大量農村戶籍初中生。在教育培訓的同時,還應該給予相應的工資、住房等保障。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正在打通農民工的職業資格培訓,為2.6億農民工提供城鎮化的流動渠道。
本次調查還發現的一些基礎數據,并不同于以往人們對城鎮化的觀念。例如,相比于媒體上流傳的中國近52%的城鎮化率,調查發現“中國戶籍城鎮化率仍然很低,非農戶籍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僅為27.6%。”同時,“非農戶籍人口的流動率高于農業戶籍人口的流動率”。李強解釋說:“這就意味著我們以農民工為目標設計的政策,比如異地高考,可能并未惠及農民工群體。政策設計者應該考慮社會現實,一方面正視大量從小城市流向中等城市、大城市的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要有區分,為農民工群體設計專門政策,才能更加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