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地鐵10號線接連兩次發生故障,多個站點采取限流措施。已經記不清這是10號線的第幾次故障了,有網友無奈地調侃,“現在每天早上看不到10號線故障的消息,感覺生活缺了點什么!”
沒有哪個國家、城市的地鐵是從不出問題的,關鍵是頻率是否可以忍受。從現在的感受看,10號線似乎是在挑戰人們的忍受極限。十月份還沒過完,10號線已經發生5次故障,其中4起是發生在早高峰時間段。市民擠地鐵是為了盡量躲開地面的擁堵,地下也這么頻頻遇堵,氣兒能順嗎?
七八月份的時候,10號線就一度連發故障,地鐵公司曾解釋故障多發的三大原因:線路是分時分段開通的,需要不斷磨合;客流太大,日客運量一度突破200萬人次,組織難度大;夏天高溫潮濕導致故障率高。現在來看,兩個理由已經不成立了,高溫潮濕不再,該磨合的也應該磨合差不多了,可故障仍是沒少見。除了人流大的客觀原因之外,運營方的管理等諸多方面,是否存在問題,或許要來一次大檢修。
為了治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這些年北京地鐵建設在加快,政府也一再倡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那就更應該注重市民的“乘坐體驗”。10號線的這些故障,到底都是什么原因造成,是否屬于不可抗拒因素,怎么才能盡可能避免,有沒有進行深入調查?不能總用一句“設備原因”“信號原因”,就應付過去。
這些“小故障”因為一般不會造成人員傷亡,最多只是耽誤乘客時間,引發各種抱怨吐槽,所以引起的重視還不夠。但禍患常積于忽微,小故障多了卻不根治,難保不會埋下大的安全隱患。
而且,10號線相對來說,是比較新的地鐵線路,分段開通以后也可能是地鐵建設的常態,所以對故障多發的原因,更有必要加以重視,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探索解決方案,盡量避免其他新線路出現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