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化強省。這個“強”與“大”,不僅僅在于山東有“一山(泰山)一水(黃河)一圣人(孔子)”的文化積淀,也不僅僅在于山東有曲阜、濟南、聊城等千年老城,有青島、威海、東營的沿海風光,有勝利油田、魯中礦區、膠東制造的工業文化……山東文化的“強”與“大”,更在于各級財政資金向大眾文化傾斜、城鄉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幸福與實惠。
近年來,隨著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各級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隨著公共文化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隨著各項文化惠民工程的加快實施,山東各地城鄉文化都有了長足發展。從影劇院、少年宮、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文化街、文化廣場、文化長廊、文化市場、文化活動中心等大型文化設施,到農村文化大院、小康書屋、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文化便民場所,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關部門做了大量深入扎實的工作,城鄉群眾真正參與其間,學到了文化、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身體、分享了娛樂、陶冶了情操,真正享受到了全國、全省改革發展包括文化發展的巨大成果。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立足自身實際,加快推進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有了更大保障,恩格爾系數在明顯降低,居民消費的主體開始向文化、教育、休閑、健康等方面轉移。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正常軌跡,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而各級財政能把更多的資金用于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配套,也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圓中國夢的導向與追求。
與此同時,山東文化產業也實現了迅猛發展,報業、廣播、電視、網絡、會展、軟件、動漫、設計、文化旅游、文娛器械、體育設施等都在爭創名優品牌。魯書、魯報、魯劇等事業、產業合二為一的文化產品,正在沖出山東,走向全國,提升了山東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為山東人民增強了信心,提振了士氣。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常年處于閑置、溫冷狀態的文化資源逐漸被盤活,釋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一些長期依靠政府投入維持生計的文化藝術團體已經開始正步走向市場,扭虧為盈,創收增效。山東文化形勢令人振奮,山東的文化發展前景廣闊。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方區域的文化環境所顯現的,是文化從業人員的良知,是整個社會的良心。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的血管里最該充盈和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近年來,山東各地始終堅持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始終讓文化機構、文化活動、文化產品傳遞正能量。在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下大力氣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確保文化安全。不斷提高文化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著力整治圖書音像、整治網絡環境和網吧市場、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倡議和推動文明上網,讓文化與陽光同行、與正義同在、與健康相伴。
山東文化,深沉厚重,博大精深;山東文化,前途似錦,大有可為。